時間慢慢度過。

也即將來到表演的當天。

可以說,從前一天晚上睡覺之前,大家就已經進入狀態。

養精蓄銳,隨時準備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表演。

甚至有睡夢中展開冥想訓練的。

這還真不是誇張。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在練一個東西的話,那麼,晚上睡覺做夢也大機率是在練它。

沒人知道究竟是夢境照到現實還是現實入侵夢境。

&n連做夢都在拉琴。

別問我在夢裡能不能有進步,不知道,但練肯定是練了的。

......

演出當天。

一大清早,李少傑便趕往音樂廳。

主廳是用來表演的。

而獨奏廳與小廳內,則是聚集著其他等待節目演出的演員。

本來,李少傑覺得,自己拿出純正的中國題材,中國味道的歌劇,音樂,燈塔人或許不那麼感冒,似乎很容易撲。

可該演奏還是要演奏。

來到國外,不去用音樂表達中國故事,又算什麼中國音樂家呢?

或許不全是,但一定要有。

這是底線,高於一切所謂的發展,名聲,金錢。

但因為文化差異的原因,撲,或許是很正常的。

甚至已經做好一部分的心理準備了。

但李少傑自己都沒想到,票會瞬間賣光。

而且,從後臺看陸續入場的觀眾,熟悉的黑髮黃面板的人反而相當相當少,看上去非常像是本地的留學生。

其他各種膚色的人反而佔據了絕大多數。

實際上,感覺自己可能撲,完全屬於李少傑的個人臆想了。

就像是國內絕大多數聽眾是不排斥國外故事作品的感覺一樣。

你跟國內觀眾聊西方神話,英雄傳說,古典故事,他們能聽的津津有味。

而對於這些西方觀眾,東方實際上也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地域,去講東方故事,反而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

拜託,很多西方故事,人家都聽膩了看夠了。

這些燈塔觀眾自然也是如此。

實際上,甚至還有一部分觀眾並不專為李少傑而來,單純是覺得這些描述東方的音樂讓自己很好奇罷了。

很快。

表演也正式開始。

第一場表演的是《敦煌·慈悲頌》。

舞臺首先黑下去後,安裝的投影屏,用英文描述著短暫的敦煌文化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