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旅遊就旅遊,兩人稍微做了一下計劃便出了門。

因為不知道去哪玩,所以乾脆隨便跑,趕上哪算哪。

如此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在路過的各處走街串巷,尋找民間藝術。

去往各個博物館,去近距離的觀看各地的文物,文化,民族特色。

等回到家後,李少傑靈感爆棚。

很快便開始了創作。

創作的過程倒是不算慢。

在這一次的創作中,李少傑想要嘗試另一種新突破。

和聲走向的選擇,非常的套路,套路到離譜。

基礎的不能再基礎了。

4536。

而且,旋律的寫作也完全是用五聲音階。

至於配器,自然是民樂。

屬於是中國風“批次生產的垃圾歌”的硬套路和公交車模板了。

這樣的思路,有多簡單?

就好像你想給家裡配一臺電腦。

哪怕是再不懂電腦的人,也知道,想玩電腦,得主機+顯示器+滑鼠+鍵盤。

是的,這是一個新手都可以使用的簡單套路。

或者說,這種套路,是追求多變的李少傑最鄙視的一種套路。

不過,這一次,李少傑卻偏偏選擇了這樣的套路。

原因很簡單。

試著在簡單的東西上,做出不簡單的細節,將常見到爛大街的東西,玩出新的花樣!

李少傑開始寫下主歌的樂句。

講故事,那麼在主歌的樂句中,就需要進行一個“單音”的重複,將變化減少,加重注意力的同時,讓主歌部分淡一點。

像是一碗波瀾不驚的清水一樣。

而副歌,就需要與主歌產生強烈的對比,但為了不影響情緒的遞進,不顯得突兀,所以,這個對比就要放在音與音之間的排列習慣上。

與主歌的單音重複加深記憶點不同,副歌部分若要精彩,就要玩的花一點。

在音與音的跳躍度上可以變得更靈活一些。

就彷彿是在那玩波瀾不驚的清水中,滴入了一滴墨水,旋即緩緩暈開一般。

這樣,整體的結構感就會變得非常工整。

簡單的思路,反而有一種“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感覺。

將會影響聽感的花裡胡哨全部都去掉!!

雖然,李少傑是一個追求技巧的人。

但技巧不代表花哨,技巧也不代表一定要追求形式的不一樣。

因為,一定要記住一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