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先比著再說!(求訂閱~月票!)(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也導致商業與藝術之間相性更差,甚至割裂。
還是那句話。
很多事情,大眾可以不考慮,因為大家聽音樂沒必要懂知識,大家聽音樂憑喜好。
但音樂人不能不去想。
外賣快餐簡單好吃,所以大家喜歡。
一些精良的美食麻煩,但更好吃。
不能因為大家喜歡外賣快餐,所以便將“美食”的定義放在外賣的層次。
流行音樂應該是保證簡單快捷好吃的基礎上,兼顧營養健康,並且試著將其更好吃。
而不是拿米飯滷肉包拿微波爐打一下糊弄,更不是弄些臭了的雞炸一炸糊弄人,只說“好吃就行了”或是“市場需求”等問題。
科班的選手並不少,更多的存在於其他音樂行業,像是很多編曲,和聲,這些涉及到“多聲部”線路創作的東西,就需要有紮實的曲式分析與和聲學的底子。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
很多大眾在之前也曾詬病過“中國沒有大片式的輝煌音樂”。
其實,不是沒有,甚至很猛,只是鮮為人知,畢竟,複雜的東西聽不膩,更大氣輝煌自然有,但受眾小。
而那些能寫出歌劇,交響套曲,宏偉的配樂,大氣磅礴音樂詩篇的作曲家......
幾乎清一色科班出身。
這跟流行成為了兩個極端。
而他們平時很少寫,或者懶得寫,亦或是根本寫不了能夠火熱傳播的流行。
原因其實很簡單。
科班所教授的知識本就更廣更深,涉及到的音樂思維與哲學也會更深,這些東西一定程度上會讓作曲人脫離“大眾審美”。
比如,寫出一段單旋律,明明大眾感覺你這旋律很好聽,具有火的資質,但按照更深的知識沉澱下來的審美,會讓作曲人覺得非常單調。
於是,構編織體,和聲,讓整個音樂的層次豐滿起來,作品也就逐漸開始偏離大眾了。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存在於“科班”。
非科班很多懂得沉澱學習,最後將自己的實力提升到與“科班尖子”不相上下,甚至更強的一些大佬,也會遇到這種問題。
比如某奶茶。
每次發歌都是“江郎才盡”,每次發歌都讓人覺得越來越退步,每次發歌都有人“不如老歌好聽”。
但實際上,過個幾年,知識多了,見識廣了,審美上來了,才終於驚呼“臥槽這是什麼神仙”。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審美低,也沒有人敢說自己的審美高。
【你們這高雅的東西繼續清高吧,我俗人,不懂。】
最終的妥協,便是隻能歸結於所謂的“喜好”。
卻不願意去討論如何擴大眼界,提升知識思想,進而讓“審美”進步,從而進一步提高精神與道德層面。
就彷彿所謂“中文系培養不出作家”這句話一般。
可以激勵行業,但不能當成既定事實,不然只能反映出大眾理解與真實行業存在巨大的鴻溝,當真的話,只能顯的很無知。
人類的發展中,審美本就該是進化的。
現在卻有倒退的趨勢。
也正是因為這“鴻溝”的原因。
音樂學院逐步開設流行作曲專業。
如何以專業的素養去用最簡單的方式,引導大眾提升審美。
起碼不要讓音樂的發展與人們審美速度再一次失衡,導致鴻溝更大。
是音樂人考慮的事情。
不能“大眾喜歡就好,管它是否專業”,因為大眾能有喜好,卻對你專業的東西不瞭解,也沒必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