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具體的合約......您就帶著周媛媛來我工作室詳談吧!”

李少傑點了點頭,很滿意。

掛掉電話後,便開始籌備這邊的內容。

國風內容,在李少傑看來,反而更難。

沒有著急直接創作,而是隨意的開始在網上瀏覽各種型別的影片,找一找切入的思路。

只不過,刷了一陣子的國風影片後,李少傑皺著眉,直接退出了軟體。

“這都是些啥玩意?”

國風圈,佔用了絕大部分流量與曝光的作品。

一半是垃圾,一半平平無奇。

腌臢,糟粕,無盡的底線突破。

再加上一群不知是別有用心的人還是真的沙比在一直明捧暗踩拉低圈子素質,更讓整個圈子的氛圍烏煙瘴氣,戾氣橫生。

這幾乎是不少音樂人都心知肚明的常識了。

甚至很多深愛國風的愛好者更是對此深惡痛絕。

原因無他,國風很容易被觀眾接受喜愛,也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的資本與爛人。

剩下百分之二十優秀的國風作品,國風製作人......

曝光一直被擠壓,難以得到推廣,不溫不火。

偶爾靠著觀眾們自發挖掘優秀作品,能火起來那麼幾個......但很快流量就會被其他的爛作品擠佔。

中國風,本該是一種大眾流行的趨勢。

但其實,真正的中國風,變成了小眾。

中國風的創作門檻難度波動非常的玄學。

高麼?

很高。

你必須要有很高深的傳統文化功底,以及深厚的傳統音樂知識。

甚至會要求你的審美,道德思想,人文情感都必須達到一個高度。

但真的高麼?

很低。

五聲音階的特殊性導致其套和絃很難產生不和諧。

作曲?

鋼琴黑鍵撒把米,雞啄的都是中國風。

抄就完事兒,模仿就完事兒,甚至裁縫了以後換個樂器換個和絃你也聽不出來。

加點酸溜溜的自制古詩詞。

強行古言一波。

再加點高大上的傳統樂器拉逼格就完事兒!

典型代表就是二胡嗩吶。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