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上午的時候,老董大軍才堪堪趕到懷縣。

畢竟打掃數萬人交戰的場地,還是很需要時間的。尤其那麼多俘虜還需看守,行軍速度自然快不上去。

遠遠看著城頭上還飄著‘張’字大旗,他的表情便不太好。

進入太史慈大營,見太史慈、司馬懿、史阿還有一個面生文士的傢伙,四人正齊齊打著呼嚕睡得正香時,臉色當時就黑了。

想了想後,讓人拎來自己的木製大喇叭,運足力後叱喝道:“爾等還睡得著?爾等是怎麼能睡得著覺的,有點志氣沒有!”

“老夫嘔心瀝血謀劃出的妙計,爾等又兵多勢眾!兩天的時間,居然連懷縣都沒攻下來?……”

這一套兇猛的輸出,猶如晴天霹靂在帳篷中炸響,把毫無防備的四人嚇得詐屍般彈了幾下,反應各不相同。

史阿第一時間摸出了枕邊的利劍,若不是看清來人是老董,估計下一瞬就會一劍封喉。

太史慈反應差不多,揮舞起短戟都快斫到老董脖子,眼睛還瞪得通紅。看到老董回瞪時,又訕訕縮回短戟。

司馬懿人還沒清醒,身子先往角落邊爬,逃命意識一流。

董昭最有意思,尚且分不清狀況便跪地求饒:“將軍饒命,小人願降,小人在此都是被迫的……”

一聽這話,老董忍不住便笑了:“這位,想必便是公仁吧?……如此下意識便要投誠,真是讓老夫大開眼界。”

“太尉,小人只是……”任憑董昭才智無雙,能言善辯,此時也面紅耳赤,羞愧不已,不知該如何狡辯。

“無妨,老夫不在乎這個。”

老董卻豪氣地一擺手:“像汝這樣的聰明人,若是信誓旦旦地保證效忠老夫,老夫打心眼兒也是不信的。”

華佗所著《青囊書》中有言:“人以眴時最樸”。意思是說人在受到驚嚇時,他的瞬時反應最為體現出本心。

所以太史慈、史阿這兩人,會下意識地反擊來犯之人。

所以司馬懿十二歲的少年,會在第一時間想著逃命。

也所以……董昭這個二五仔,會在分不清狀況時先選擇投誠保命。

畢竟,他是位很聰明的投機客。

歷史上他在袁紹麾下因收排擠,同時也看出袁紹不具備成大事的素養,便暫且委身投靠好拿捏的張楊。而當曹操出現後,又主動獻計並跳槽過去,最終混得風生水起。

簡單來說,可以將他看作弱化版的賈狐狸。

“今日公仁之反應,誰也不可信口說出去,如有管不住自己舌頭的,老夫會親自替你們收了它!”安撫了董昭後,老董又猛然向身後侍衛喝令。

董昭這才有些感動,認真看了老董一眼,細長的眼縫裡流出一絲意味深長的光,無聲地向老董行了一禮。

“爸爸……”司馬懿剛才也挺丟臉,羞惱站起身來後,故作委屈道:“汝為何此時才來?”

“哼。”老董瞥了他一眼,道:“連個懷縣都攻不下來,還抱怨老夫來晚了?”

“爸爸誤會了。”司馬懿這才狡黠一笑,道:“孩兒的意思是,您哪怕稍微晚來一天,我等便攻下懷縣了。”

“嗯?……”老董有些不信,畢竟剛才四人白天還在睡大覺。

“那是因為我等昨晚佯攻了好幾波,且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去侵襲。茫茫人海,猶如狂風暴雨。”

太史慈也來附和,道:“假如不出什麼意外,今夜就能令懷縣裡的人自亂陣腳,然後主動獻城。”

“哦?……”老董一屁股坐到主位,然後道:“你繼續,老夫聽著。”

太史慈便看了眼史阿,兩人把之前發生的事講了。隨即又看向董昭,道:“那時末將看了太尉錦囊,便向董先生問計。”

“董先生便言:重柔之兵,則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則擊之,不出則回之。”

老董眉頭,微微蹙了起來。

知道這個半文盲的爸爸聽不懂,司馬懿便在一旁解釋:“這話出自《孫子兵法》,意思是對於遲疑軟弱的敵人,就用鼓譟的方法恐嚇他們,用威懾的辦法來觸動他們。他們一出城就打擊,不出城就圍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