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眾生,不就是我和仇人之間的關係嗎?

我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人,更可以是眾生;

仇人也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眾生。

我和仇人之間,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少了我,仇人沒有了傷害的物件,少了仇人,我沒有了報復的物件,“仇人”,永遠都是相對的,“你我”,在這一刻也是統一的。

想要沒有仇,沒有仇人,可以透過消滅其中一方的方式來達成,但是消滅了一個仇人,眾生之中還會衍生出新的仇人,如此生生世世,永遠都不會結束復仇的輪迴。

想要沒有仇人,似乎就只能消滅仇恨。

如何去消滅仇恨呢?

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沒有了我相,沒有了人相,沒有了眾生相,那麼也就沒有了我和你,也沒有了我和仇人,所有人都是和諧統一的,是不分彼此的,是一個大同世界。

修一切善法,那麼也就再也不可能會有仇恨滋生的土壤,這個世界自然也就和諧美好了。

這,難道才是經典的真正含義嗎?

這,難道就是迷途的羔羊在重新尋找回正確的方向之後,所產生的最為醍醐灌頂的頓悟嗎?

感覺生命的意義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的馬希水,再次看待眼前的第五正,似乎就顯得有些平淡無奇了,心中的那種畏懼和憎恨,也顯得淡然無痕,彷彿就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彷彿放下了一切的馬希水,眼神變得更加的清澈隨和,身上的那股戾氣也淡薄了很多,舉止更是如意隨和。

“多謝提點,一如我之前所說的,不管好壞,這都是我們小店的特色,是不會有所更改的。

若是想要更改,你還是去等待下一任店主吧。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錯誤,也有很多的正確,路該怎麼走,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你可以給建議,至於聽不聽,那就是我的事情了。

有些事情,一旦踏足,便是不能更改的,一如有些罪惡一旦產生,不是你放下屠刀就能夠完全赦免的,通常情況下,只能透過死亡去減免。

幡然悔悟者,死後必昇天堂,但自殺是不被允許的,唯有繼續承受這世間的一切苦難,用剩餘的生命去償還曾經所欠下的鉅債。

另外,本間小店,也不是我的私人財產,對於小店之中的菜品定價,也不是我一個小角色能夠去觸碰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去更改一些什麼,似乎只能親自去會見這間小店背後的真正大老闆。

我只是一名可有可無的打工人,你似乎也見過這種可有可無的打工人,甚至還親自接觸過這樣的打工人。

如果你不能從他的身上得到想要的答案,那麼在我的身上,你也同樣得不到這樣的答案。

說白了,我就是一個打工的,我什麼也做不了,也什麼也幫不了,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承認現在的自己,等待著死亡降臨的哪一天。”

頓悟之後的馬希水,說話的語氣更為的平和,他給與第五正的提示,也顯得十分的直接——如果你想要尋找到答案,那麼就只能去找白奇,他什麼也幫不了,也什麼也給不了。

此時馬希水的態度,已然不再是一個堅定的攔路者,轉而變成為一個清涼如水的傍觀者。

這樣的改變,說明了馬希水不願意再與第五正為敵,但也同樣不能給第五正提供任何的幫助。

這樣的答案,第五正在魏陽的身上也已經見識過了,白奇在安排犯罪集團內部成員工作的時候,都是分佈進行的,不同部分都是相互獨立且彼此隔絕的。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沒有用來直接指認白奇的決定性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