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以為楚軍已然暴起,必將席捲睢水以南。”

“此時大原有二可選,其一便是當即進軍,不使楚軍擄掠;其二乃是先行坐視楚軍暴行,爾與王師姿態解救倒懸。”

“不知大王……”

智瑤在等司馬穰苴講意見。

宋國的人口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近百萬,後來長期跟鄭國交戰,並且一部分疆域落到吳國手中,近數十年來人口下降到七八十萬的樣子。

他們的人口分佈比較密集,絕大多數人口棲息在首都圈,剩下則是南部的人口稠密度比較高,北部、東部和南部的人口合起來還不到全國的百分之三十。

這個當然也跟農耕區分佈有關,沒有足夠的產糧,以當前運輸的手段,依靠它處運糧很難支撐某個地區過多的人口。

其餘國家也是相同的情況,比如原國現在人口最密集的便是中東部,一切只因為那裡有著將近二十八萬頃的農田。

智瑤心中早有決定,緩慢聲說道:“便以第二策行事罷。”

原國現在並不適合馬上入侵楚國,再則司馬穰苴說得很有道理,宋國人因為原國滅掉宋國會產生仇恨,只有讓宋國人歷經楚軍的肆虐才知道原國的仁慈。

宋國南部的人口大約十七八萬,分佈的區域還挺廣,楚軍便是竭盡全力擄掠人口,頂天了也就抓走六七萬,其餘地區的宋國人得知楚軍暴行還不懂得躲嗎?

至於物資之類?宋國力主開發的地區是哪,不怎麼用心發展的南部,哪有多少物資讓楚軍去搶。

正是因為這一點,智瑤才看不懂楚國君臣的這一波操作。

現在,原國最應該做的是消化即得戰果,趕緊把各村、鄉、裡、縣、郡的行政人員安排到位,讓他們將戰爭帶來的戰果進行真正的管控,恢復戰爭帶來的物資創傷,抓緊重新生產。

這一套原國已經玩得很熟,並且宋國這邊將會開啟以人口分田的試驗田,能夠極大抵消宋國人對原國的恨意。

不要怪那些宋國人,人本來就是天性趨利,原國分發土地給他們,只有在原國的統治之下土地才屬於他們,誰還會懷念宋國,願意接受其他諸侯的統治?

在均田這一件事情上,哪怕以智瑤的威望還是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沒有其它原因,純粹就是破壞了有功得賞的規則。

直至智瑤隱晦表示安撫宋國人對“一天下”很重要,反對聲音才減弱了一些,並沒有完全消失。

歷朝歷代的變法為什麼會難以成功?不就是一定會搶既得利益集團的乳酪嘛!

智瑤好幾次變更國策能夠成功,說到底就是破家為國,沒有對其餘既得利益集團的乳酪下手太狠,要不然一樣別想輕易將新法實施下去。

兩個月後,得勝的大軍班師回到“中京”郊外。

在智瑤的意志下,班師部隊的一些代表在郊外舉行了盛大的演武儀式,隨後才進行解散。

搞這一出不是智瑤心血來潮,在滅國之功的大勝之下,激勵全國的軍心士氣,再震懾宵小罷了。

智瑤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祭拜宗廟,向列祖列宗進行彙報。

自智瑤這一代人化家為國,先後吞併了衛國、齊國、中山國、秦國、鄭國、魯國、燕國這些大國,其餘的仇由、杞國、邾國、滕國之類根本不值一提。

現如今,加上楚國與諸夏體系的諸侯國,健存的也就只剩下楚國、巴國和趙氏代國。

天下格局變動極大,原國從疆域到人口、資源、軍力等等,毫無疑問就是當世獨強。

只不過,迅速擴張之下的隱患也是極多,只是暫時隱藏或被掩蓋起來,還是需要時間以及辦法來消除那些隱患。

因為局勢的變動,原國也增加了新的敵人,東北的林胡,北部的樓煩、林胡、趙氏代國,西部的義渠、殘存的秦人與戎狄。

那些新增加的敵人與原國以往的敵人很不相同,大多沒有城池等著原軍前往攻克,打起來就是在廣袤平原或是山林裡的不斷追逐。

“彌子情況如何?”智瑤特地將智開喊了過來。

智開臉上的表情並不好,低聲很簡約地說道:“抑鬱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