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虧是在戰國早期,交戰開始講究奇謀,更多的則是依靠堂堂正正的實力,要不然智瑤真沒有信心跟同時代的精英同臺競技。

事實就是那麼回事,一個普通的現代人回到古代,或許能搞一搞發明創造什麼之類,軍事上玩一些看似驚豔的戰術,奇謀或其它手段跟其餘人是同一條起跑線。

以在現代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某種程度上其實上限就已經擺在那裡,乃至於性格等方面都已經固定,著實是沒有多少提升空間了。

在很多方面講究天賦,不行就是真的不行,並不是努不努力方面的問題。

換句話來說,智開比智瑤更有可塑性,只不過以智開的出身以及未來定位並不用專精於某項,要的是什麼都懂一點。

現在智開就很有自知之明,遇到了懂一點點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召喚專業人才。

身為頂級的上位者本來就應該這樣,明白遭遇了什麼事情,手底下又專業的人才,為什麼非要自己上呢?

在半個多月之後,公輸班帶著一些人來到“商丘”郊外的原軍營盤。

智開在得知公輸班抵達立刻來見,隨後帶著公輸班去了前線。

這個前線就是“商丘”城外。

公輸班已經聽說“商丘”出現防禦大師的事情,交接了“中京”的督造權力,馬不停蹄趕了過來。

聽人描述需要很有想象力才能將某種東西想象出來,公輸班透過挖好的溝渠足夠抵近“商丘”城牆邊上,很滿意地發現自己依靠想象跟看到的實物差別不是太大。

很多東西其實都是共通的。

比如有兩片金屬葉,猜出它們的用途,肯定需要旋轉起來才能發揮殺傷力,必然也就需要一個轉盤。

公輸班是行家中的行家,怎麼對這一類的部件陌生?

“此些物件可曾使用?”公輸班問道。

親自陪著過來的智開搖頭答道:“近日我軍拔出敵軍城外據點,亦在忙碌開掘壕渠,並未實施攻城。”

不是沒有爆發交戰,城內的宋軍也不會眼睜睜看著原軍在城外部署工事圍城,一定是會開啟城門讓守軍出來與外面的友軍採取必要的動作。

雙方圍繞著挖掘壕溝的工地一再爆發激戰,反倒是城池攻防戰一次都沒有打過。

這樣也算正常,每一場城池攻防戰的初期都是在打野戰,只有守軍著實扛不住才會龜縮到城內進行防禦戰,真不是進攻一方抵達就會立刻展開城池攻防戰。

在這種戰役中,野外的交戰會比城池攻防戰激烈得多,城池說白了是防禦一方最後的屏障,怎麼可能一開始就讓攻擊方放開了打呢?

至於現代的很多影視作品裡面,只要是出現跟攻城有關的劇情,沒有爆發激烈的野外激戰,畫面一轉直接進入城池攻防戰模式,或許是拍攝的經費有限,也可能是沒有一個懂行的顧問吧?

如果問智瑤,答桉是隻有一部叫《大明劫》的電影真實還原冷兵器時代的交戰過程,先在野外不斷激戰,直至守軍兵力折損過大才撤入城中,城外還有留下機動部隊。僅是這一點就跟其它電影或連續劇不同。

“可否試探?”公輸班想親眼看一看城牆上那些器械被怎麼使用。

智開說道:“城外尚有兩萬餘宋軍,需得將之消滅或驅離。”

本來就是這樣,明知道城外有敵軍,並且還知道在哪,不先解決掉的話,攻城方指揮班底的心該是多大才會去攻城?

真的湖塗到那份上,進攻方派出部隊展開攻城,城外的敵軍一定會有所動作,要麼是襲擊進攻方的攻城部隊,不然就是針對進攻方的營盤,無論是哪一點都夠進攻方受的。

公輸班對戰爭並非完全不懂,只不過僅僅是略懂。這個也是古典貴族的共性,完全不懂戰爭的貴族早就被淘汰了。

兩人正說著話,一道破空聲勐地響起。

智開想都沒想直接撲向公輸班將之壓在剩下,隨後是很多武士跑過去拖著智開先跑,後面才顧得上公輸班。

一杆又粗又大的弩箭插在智開與公輸班剛才站立的前方三米處,它的箭鏃完全插進地面,露在外面的箭桿只剩下三分之二左右。

公輸班穿的是常服,一點不顧身上的塵土,急聲問道:“此處距離城牆一百八十步,敵軍床弩射程可曾超過?”

穿著甲胃的智開在調整因為剛才動作太激烈而歪掉的甲具,一邊說道:“敵軍弩箭射程最遠可達二百五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