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宋國的應對(第1/3頁)
章節報錯
智瑤對趙氏代國只是關注,要說有多麼在乎則是未必。只要智氏自己不作死,趙毋恤再有能力也只是滋擾北疆的疥癬之疾,很難構成國祚滅亡之危。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側重,目前時代確實是楚國那邊的威脅大一些,到後面則會變成來自內部的威脅,等待五胡亂華之後異族勢力才成了最大的威脅。
以前的晉國最警惕的是哪個國家?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楚國,相反是齊國。
一切只因為齊國真的強大過,並且做過的事業無比輝煌。到後面,楚國展現出了自己的強大,晉國最忌憚的國家變成了楚國。
楚國人用血性與犧牲證明了自己不可小覷,以至於新的時代降臨,人們開始認為不管以前和現在,能夠對中原國家有威脅的只會是楚國。
楚國都那麼亂了,原國君臣還是那麼忌憚?這個得說是長久以來形成的警惕心造成,與實力方面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大。
好比如龐大的蘇聯解體了,有一個國家號稱要恢復蘇聯的偉大,周邊國家以及當世霸主不會去看那個繼承人強不強,只會對他們保持最高的警惕心。
霸主國轉移視線的話,只會是新的挑戰者從各方各面證明了自己,要不然頂多就是傾斜一定的關注度,要說有多麼重視真的未必。
趙氏代國有重新進入中原的可能性,遠比異族勢力更加有可能,只是原國不是大萌,雙方人口相差三十三倍以上,即便原國與越國、宋國和楚國都在開戰,國情民情與大萌不同之下,怎麼可能讓趙氏代國取而代之。
進入宋國地界的智開接收到了來自中樞的邸報,上面寫著趙氏代國與義渠、白翟結盟的訊息,看後惋惜地直搖頭。
再說一次,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性。恰恰在當前時代諸夏列國都看不起異族勢力,趙氏代國要是跟楚國、宋國、越國或其他諸侯結盟,還會讓原國這邊的人覺得更有威脅,偏偏跑去跟義渠和白翟結盟,幾乎斷了趙氏代國在中原立足的可能性。
說白了,諸夏的人就是看不起異族,遭遇異族的入侵會更賣力抵抗,哪怕趙氏代國與他們的異族盟友真的攻進中原,或早或遲是一定會被趕走的。
智開看著滿是農田的曠野,問道:“此地何名?”目前好些地方都沒有正式的名字。
所謂沒有正式的名字,主要是指在地圖上沒標記,不是當地人沒有給命名。
他們前幾天攻下一座叫
“橫”的城邑,非常輕易就給拿下。遭到俘虜的宋國貴族說,除了已經出征越地的宋軍,宋國幾乎所有能打計程車兵都被調集到
“商丘”那邊去了。這個就是智開所率原軍一路過來幾乎沒有遭遇像樣抵抗的原因,接下來在
“商丘”爆發的交戰才會是重頭戲。不顧其它疆域將全國的可戰之兵全部集中到都城附近?
知道智瑤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有多麼錯愕嗎?如果不是十足確認的話,智瑤差點以為自己又穿越了,來到趙宋的年代。
欺負孤兒寡母上位的趙家,他們害怕自己也被相同的做法掀翻,索性將全國七成以上的軍隊駐紮在都城周邊,甚至連出戰將領都必須按照老祖宗留下的陣圖佈陣來著。
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可比趙宋能打得多,再來也沒有那麼多荒唐事。宋國將兵力全部龜縮到
“商丘”周邊只有一個原因,他們本來兵力就遠遠少於原國,從裝備到戰鬥力也輸給原軍,只能那麼做。
“商丘”是一國古城,以前不斷遭受楚軍的威脅,不止一次進行加高加厚。
也許
“商丘”不像
“新鄭”那樣佈置了九道城牆,純以城防設施來說卻是一點都不輸給
“新鄭”,並且
“商丘”城外的地形要比
“新鄭”複雜得多了。智徐吾就不止一次提醒智開千萬不要粗心大意,一定要保持最大的警惕。
“報!我軍前鋒已與宋軍展開激戰。”
“再探。”原軍的前鋒數量約在七千五百人,也就是一個
“師”的規模。既然是
“激戰”這個用詞,說明遭遇的宋軍數量起碼持平,乃至於可能會有更大的規模。
智開對宋國沒有半點瞧不起的心態,相反遠比越國保持著更大的警惕。
原因?越軍跟吳軍是一樣的路數,打堂皇正戰在方方面面都不佔優勢。
宋軍不一樣,他們可是能夠跟強盛時期楚國的軍隊打得五五開,跟鄭軍打則是勝多敗少,足以說明宋軍的戰鬥力真的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