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悽慘如斯(第1/3頁)
章節報錯
一望無際的平野之上,茫茫多的燕軍在逃,身後則有兩倍於燕軍的異族之兵在追。
燕軍並沒有統一的戰袍,看他們身上的穿著多為國人。
現在的人有什麼身份,看一眼衣裳就能知道,一點都不帶說假話。
貴族會梳冠,衣裳也是寬袖長擺,並且一般會有壓住衣襬的玉佩。
準貴族跟貴族的穿著區別在於沒有資格搭配玉佩,其餘並不會有太多區分。
國人穿的是一種連衣袍,以家境來看袖子多寬,衣裳的顏色會多一些。
黎庶則是穿上下身分開的衣裳,尤其是無論一年四季都穿短袖或短褲。
穿著上的區分有周禮的限制,更多的是各自的家境不同,對於有些人來說有衣服穿就挺不錯,哪有挑三揀四的機會呢。
燕國還處在古典時代,除了貴族和準貴族納賦之外,每一次國戰也會對國人發出號召。這樣的結果就是兵源素質良莠不濟,決定戰局勝敗的是一小部分精銳。
即便是同樣處在古典時代,中原列國一直都在最佳化軍隊,比如晉國早早就有了預備役的概念,並且真的將訓練預備役付之行動,出現了一種叫“羨”的職業。
其餘列國的人口與國力比不上晉國,他們無法擁有一批每年都會訓練一個季度的預備役部隊,肯定是要被晉國摁在地上錘。
但是呢,因為中原列國需要應付日益頻繁的戰爭,他們無法走量再要求質量,不免會對原有計程車兵進行加強。歷史上軍中甲胃的數量,以及武器方面的要求,就是這麼變得越來越嚴格的。
在追擊燕軍的異族人,他們之中極少才有穿布料衣服,更多數是穿著獸皮,以羊皮的數量最多,再來便是牛皮。
無論是羊皮還是牛皮,只要製造工藝達標,其實也能作為甲胃,可是異族人就只是那麼披著遮羞。
這些異族人手裡的武器五花八門,手持青銅武器的數量絕對不會超過兩成,餘下不是拿骨頭或是石頭製作加工的武器,便是手持木棒或削尖了的木棍。弓?自然有弓,箭則就是骨箭,一支金屬箭鏃的箭都看不到。
當前純粹的異族連布料都不會織,並沒有異族掌握冶煉技術,任何金屬都是從更高階的文明搶或是購買。
眾多的異族中,鮮虞人倒是會織布和冶煉,只是鮮虞人已經成為原國的一部分。
屠何、無終和東胡?以時間節點來算,他們真的就是處在沒有掌握冶煉和紡織的時代。
那麼,技術上領先的燕國怎麼會被幾個鄰居打得這麼慘呢?這個就要說到先進歸於先進,還要有相關的配套,比如人口以及能夠安穩生產的環境。
歷史上野蠻戰勝文明並不是太稀奇的事情,遠古一些的夏朝,一樣時常被異族逼得遷都,乃至於到了殷商也三次在戎人的威脅下遷都,到了姬周階段連都城都被攻破過。
作為天下共主的夏、商、週中樞都有悲慘的時候,分封於東北一隅的燕國曆經悲慘,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嗎?
這一次,燕軍發生大潰敗的原因是他們兩線作戰,合兵之後卻是前方扛著巨大壓力,無終人卻是抄了他們的後路。
任何的軍隊一旦遭遇到前後夾擊,再能打心裡也會發慌,一慌軍心也就亂了。
對於集體來說,人心亂就是最要命的事情,一個人逃跑就會捲走十個人,十個人就能捲走百個人,滾雪球似得讓全軍陷入潰勢,沒有敵人都會為了奪路發生踐踏或是自相殘殺,一有敵人出現恐怕大多數人就要跪地請降了。
燕軍在發生潰退,只是保持著最後的秩序,也就是暫時沒有發生自相殘殺的事情。
這個要說到他們的構成,一個軍事單位裡面計程車兵基本來自同一個存,或是某種城邑的同一個城區,互相之間不是父子兄弟便是認識,乃至於論起來一大堆人就是親戚,不到萬般危險的時刻,大多數人沒好意思下狠手。
“前方堵住了!”
“無終人,是他們殺來了。”
“別亂,一亂起來大家都要死!”
“貴人呢?戰車呢?帶大家衝過去啊!”
“距離都城已經不足四十里,只要能衝過去,大家就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