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處心積慮(第2/3頁)
章節報錯
當前,鑑於“雍”城被攻奪,趙伯魯得到原君瑤的善待,好些秦國人就認為趙伯魯投奔秦國就是為了幫助原國攻奪“雍”城,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
趙毋恤苦笑道:“原君瑤極其厭惡寡人,待兄長甚是極佳。”
關於這一點,趙毋恤想破腦袋都搞不懂為什麼,事實看上去就是那麼一回事。
秦君刺聽得跟著露出苦笑,說道:“寡人亦不知原國為何厭惡秦國。”
明明秦國有派人祝賀智氏立國,一直以來也是持修好的邦交政策,著實沒有想到原國會明裡一套暗裡一套,平時表現出友好的一面,趁著秦國與義渠大戰突然宣戰。
他們只打算停在汧水休整一段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五天。
進行休整是一方面,主要是觀察義渠的下一步動靜。
如果義渠大軍追著南下,秦、代聯軍才不會去跟原軍交戰,到時候會分道揚鑣,秦軍向西進行撤退,代軍則是回去跟自己的族人會合。
現階段絕大部分割槽域都是原始狀態,以後被稱為北地郡的區域,靠近秦國核心的地方多山,過了山脈則是茫茫草原。
這種地形之下,不是緊緊跟隨的姿態,脫離之後想再找到對方,要看老天給不給面子,一場雨就能將痕跡消除得乾乾淨淨。
秦軍撤退時有留下斥候注意義渠的動向,暫時傳回的彙報顯示義渠大軍仍舊逗留在原地。
“原軍初得‘雍’,大軍詳細進犯‘冀’地,‘雍’城留有守軍多寡?”趙毋恤問道。
其實,趙毋恤已經大略打聽到原國在“雍”留下了兩萬多部隊,不能理解的是秦國為什麼輕易將自己的都城丟了。
另外,秦國能丟掉都城一次,哪怕是主力在外被原軍偷襲導致,當前的秦國再將“雍”奪回去,下一次原軍再次進犯,有把握守住“雍”嗎?
在趙毋恤看來,秦國壓根沒有實力跟原國對抗,放棄“雍”進行遷徙或有一線生機,繼續拖下去只會把自己拖死。
代國面臨同樣的局面,留在原地只會搞得人地兩失,丟掉地盤另謀發展才有出路,看清楚這一點的趙毋恤毫不猶豫進行了遷徙的安排。
秦君刺苦笑說道:“如今寡人便是奪回都城亦不敢久留,奪回都城只為切斷西征之原軍歸路。”
別人能看透徹的事情,秦國君臣怎麼看不出來?
秦君刺又說道:“需大敗原軍一次。原國謀求獨霸中原,攻打你我意志當不堅定,久戰於原國不利。再則言,原國若無一次慘敗,必將對你我窮追不放。”
趙毋恤覺得這樣才對,先贊同再說道:“智氏化家為國,韓氏、狐氏、鍾氏瓜葛相連,起初因列國結盟而看似精誠,如今列國紛紛慘敗,心思勢必雜亂。”
秦君刺在等趙毋恤繼續說下去。
“智氏行化家為國之事,必對韓氏、狐氏、鍾氏忌憚。智瑤志大難測,怎會使國中留有隱患?以寡人料來,外患一除,便是尋求解決內患之時。”趙毋恤講得無比篤定。
他們還不知道韓庚選擇了退縮,原國的隱患沒有徹底解決,智瑤使用武力的途經卻是被封死了。
秦君刺問道:“便是原國當有內亂,與如今何干?”
起碼原國還沒有爆發內亂,不是嗎?
現在顯露出危急的是秦國,危機沒有解除之前,旁的什麼都沒有用。
趙毋恤先是一笑,再講道:“聽聞韓氏此次出兵一‘軍’三‘師’兵力。智瑤若要剪除韓氏,可能致使韓氏歸師?”
就是說,智瑤要消耗韓氏的兵力,完全是他們獲勝的機會?
利用他國來剪除內部威脅這種事情暫時還沒有前例。
這麼陰暗的手段?智瑤到底會不會用尚且未知,秦君刺覺得趙毋恤說得有道理的同時,心裡對趙毋恤的警惕心更強了。
“探子已出,且待探知留守‘雍’之原軍底細,便可知也。”趙毋恤說道。
如果智瑤想要消耗韓氏的兵力,一定會讓韓氏所部繼續西征,留守“雍”的原軍則會是智氏自己的部隊。
然而,兩天後從“雍”傳回的訊息卻打了趙毋恤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