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要不是同姓不婚的限制,智氏和韓氏其實可以使用聯姻來暫時化解立場上的矛盾。

不是說聯姻就必定可靠,只是雙方能夠有更多的親近感,再根據近一步的交流達成互信而已。

曾經的智瑤並沒有非讓趙氏在晉國除名的堅定想法,確定與芬嬴的婚姻之後,一度想過扶持趙伯魯成為趙氏之主。

當然了,智瑤利用趙氏的心思更重一些,只不過也能成為一種雙方都能有益的互利互惠。

奈何趙伯魯有點扶不起,再來就是趙毋恤果然是趙毋恤,事情演變到最後那種結果。

如果趙氏之主是趙伯魯的話,或許這一版的歷史發展會跟原歷史上差不多,變成智氏和趙氏瓜分晉國,或是再加上魏氏與韓氏一塊瓜分晉國。

那只是或許,最大的可能性還是智瑤算計趙氏、魏氏和韓氏,先跟趙氏聯合滅掉魏氏和韓氏,後面智瑤對晉國取而代之,趙氏成為智瑤建立國度裡面的一個顯赫家族。

因為智瑤的妻子是芬嬴,生下的孩子有兩個家族的血脈,起碼不會讓趙氏形成現如今韓氏的尷尬境地?

“如果”只是一種假設,現實中只有木已成舟。

韓庚面臨著一個很嚴峻的選擇,要麼跟外部勢力聯合,針對原國玩一手裡應外合;要不然就是相信智瑤會仁慈對待韓氏,及早割捨掉大部份的實力,成為一個跟狐氏、鍾氏體量差不多的家族。

“我已經錯過最佳時機了啊!”韓庚談不上懊悔,只能說感到苦澀。

韓氏如果不想在原國待,最佳的時機是原國跟楚國、宋國、鄭國和越國大戰的那一階段。

問題是,智瑤一邊調動大軍對戰聯軍,另一邊可是留有相當兵力時時刻刻防備著韓氏。

所以不能怪明知道情況的韓庚會猶豫,他知道的是原軍對戰聯軍幾乎沒有壓力,必須思考一旦暴起的話,楚國、宋國和越國能有多大力度的支援,韓氏能不能扛到聯軍殺入原國本土。

這個當然也要怪韓氏的實力不夠強大,他們極限動員之下能集結七八萬的兵力,奈何素質方面良莠不濟,哪怕最精銳的部隊在戰鬥力方面也遠遠低於智氏的傳統軍團。

太多的原因讓韓庚看到機會又無法做點什麼,一再拖下來,拖到外部列國陷入頹勢,顯然就更不適合韓氏選擇暴起了。

“往‘涇陽’而去,訓斥家中各部。告知二三子,需與秦軍血戰,以報屠我之仇!”

韓庚說完像是渾身的力氣被抽乾一般,屈膝跪坐變成了彎腰伏地。

沒辦法了啊!

採取武力抵抗,韓氏真的打不過智氏……,不對,現階段韓氏起事的話,面對的不止是智氏,連帶狐氏、鍾氏、張氏、崇高氏等等屬於原國的家族都不會站到韓氏這邊。

那些家族一定會逮著韓氏死命打,獲利功勳的同時,瓜分屬於韓氏的一切。

韓庚命令參與西征的韓氏所部與秦國血戰,不講什麼獲立功勞,裡面有很深的用意。

當下階段,韓氏還是別想著有什麼實質性的功勳,儘管非常殘酷卻要自行放血。

很久之前秦軍不止屠殺魏氏的屬民,韓氏其實也遭了殃。拿這一件事情來當藉口,一個家族將國戰變成私仇本身就是一件錯誤,參戰的韓氏所部也一定會屠戮秦國黎庶,變成一種一錯再錯。

“遠遠不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只是這一次不止要自行放血,封地……也要進行取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