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沒有下一次機會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忌憚都是互相的!
智瑤憂慮韓氏的實力太強,某天暴起會給原國造成很大的傷害,不進行削弱或是乾脆處理掉更是有可能對智氏取而代之,肯定是想要削弱或進行剪除。
韓氏怕的是自己的實力不夠難以自保,不想將全族安危寄託在智瑤可能的仁慈上面。
在這種事情上本身就不存在甚麼對錯,有的只是立場上面不同而已,不是嗎?
現在的問題是,不管智瑤有沒有滅掉韓氏的心思,又或者韓氏會不會對原國不利,雙方出於自己的立場給僵住了。
能不能解決?可以輕易解決的話,還能叫難題嗎?顯然是都信不過對方,看誰到底能玩得過誰罷了。
在這一件事情上,智瑤無疑是保留了極大的剋制,要說出於友情可能有一點,佔得比例卻是不會太大,主要還是怕處理韓氏引起連鎖反應。
“所以我才佩服楊堅,取代北周之前比其他柱國實力弱小,建立楊隋能穩住那些手握重兵的家族,並且使楊隋蒸蒸日上。”
“若說楊堅有什麼錯,大概就是隻削弱那些家族,沒有魄力徹底剷除,將麻煩留給了二代。”
“真正講魄力還得說劉邦,明知道會有大代價還是毅然決然以老邁之身剪除異姓諸侯。臨死前也給做大的呂氏留下了致命的命門。”
“當然,要算的話,還要加上‘向天借命五百年’的那人,小小年紀就依靠幾個沒了根的小夥剪除權臣,二十來歲逼反手中有重兵的異姓王,並且成功平了叛。”
在智瑤自己看來,他前後已經給了韓氏三次機會。
第一次是智瑤讓韓庚作為主將征討秦國,近八萬大軍可以跟秦國進行血拼,拿下秦國都城“雍”建立大功勞。
有了這個大功勞,還講究功能抵過的時代,犯錯了怎麼都還有迴旋餘地。
第二次就是命韓庚去征討商於之地,韓氏可以用攻奪周王室的地盤來自汙。
自汙之後,哪怕韓氏的實力不被削弱,他們的名聲變臭,化家為國不會得到世人所接受,起碼可以讓智瑤更放心。
第三次便是今年的再次西征,智瑤徵召了韓氏的一個“軍”和三個“師”的兵力。
韓氏沒有在西征軍隊獲得重要位置本身就是一個訊號,不說韓氏的部隊應該更加賣力拼殺,哪怕僅僅是正常履行自己的責任,無外乎就是維持現狀,
結果呢?韓氏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退縮,不忠王事也就不提了,自保是為了做什麼,要儲存實力跟中樞對抗嗎?
有道是事不過三,智瑤打從心裡也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只是作為一國之君超過限度的忍讓,有時候遠比想象中更有用。
如果智瑤想要解決韓氏,接下來要讓其他家族得知智瑤已經忍了韓氏好幾次,並且也不是要逼韓氏去死,只是想要見證韓氏的忠誠,韓氏卻是一再拒絕智瑤的好意,相關的事情傳出去。
這樣做或許會危害到智瑤的威信,卻是能夠把智瑤講舊情的一面立住,動手的時候減少其他家族產生的恐慌。
“滅掉秦國之日,便是韓氏滅亡之時!”智瑤認為可以操作起來了。
當前的原國發生內亂或許會勾引諸侯來犯,只是楚國已經不行了,光憑越國和宋國還無法給原國造成致命威脅。
智瑤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剪不斷理還亂,不能將麻煩留給二代,要不然可能獲得一個秦帝國或隋帝國的下場。
這樣的話,一應的部署就該運作起來了!
韓庚當然察覺到了眾人的異樣眼光,霎時間心裡一陣陣悸動,趕緊將目光移到智瑤的身上。
智瑤早就能做到不將心情表露在臉上,保持著一種寡淡的微笑,說著一些去“曲阜”之後要做的事情。
原國對魯國的軍事行動已經持續了三年,一度能夠徹底滅掉魯國選擇放棄,佔領了“曲阜”卻是讓魯國一眾大臣安然返回。
此後,原軍從“曲阜”撤軍,只是佔領了魯國的半壁江山。
比較詭異的是魯國眾臣回到“曲阜”了,他們卻是沒有安排新君即位,尤其配合原國將“曲阜”變成一座用來辯論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