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好像有點不妙啊!(第1/3頁)
章節報錯
看見對方立刻進入交戰狀態,其實才是一種戰爭的常態。
那種都已經互相看到對方,兩邊卻是做出彬彬有禮的措施,乃至於雙方首腦還能約個地點吃吃喝喝,類似的時代看來是一去不復返了?
戰鬥是以雙方的騎兵最先開打,寬闊的平野上能看到幾支騎兵在遊弋,敵我的每一支騎兵在速度上有快有慢,找到機會撲上去來一下,沒有打多久又互相分開。
“趙氏的騎兵是騎射為主?”智瑤人已經在巢車上面。
感謝智氏弄出了馬鐙和馬鞍,趙氏裝備了這兩樣東西之後,他們又被驅趕到了草原,文明路線不免是要做出改變的。
那麼就是,馬鞍和馬鐙被帶到了草原,想來是會向其他遊牧族裔傳播了?
有那麼一個事實,沒有化家為國之前的智氏,使用騎兵就是以騎射為主,其他模仿者肯定有用騎兵做過沖陣試驗,得出輕騎衝陣付出太大代價的結論,以至於模仿到底,一樣以騎射的戰法為主。
講實話就是,騎射對於穿甲率太高的部隊只能起到襲擾作用,只有在面對幾乎沒有穿甲的部隊才具有比較強的殺傷力。
“也許趙氏在草原無敵,他們來了中原戰場只能打輔助。”智瑤看到的也是這樣的事實,目光轉向了列陣步戰的另一邊。
雙方先期投入作戰的部隊,分別是聯軍那邊的步騎出動一萬三千餘,原國這邊頂上去的步騎約八千。
畢竟,原軍是遠道而來,哪怕智瑤讓軍隊保持戰鬥隊形前進,先頭部隊其實會受到樹林、小坡地以及其它的制約,著實是難以一開打就讓部隊全面展開。
騎兵的交戰一時半會很難看出孰優孰劣。
步車協同的交戰態勢比較容易看出一些東西。
跟往常一樣,戰車是馳騁在最前方的參戰單位,每一輛戰車的後方都會緊緊跟隨一隊步兵。
原國依舊是使用晉國的軍隊編制,一輛戰車有七十五名步兵跟隨。這種編制以前是晉軍在佔便宜,現在依舊是原軍佔便宜。
一旦戰車被摧毀或是被迫停頓下來,雙方的步兵就會立刻展開交戰,人多打人少,再加上原軍的戰鬥力本身就比其他諸侯麾下更高,聯軍怎麼可能不會節節敗退呢?
投入交戰的聯軍步車部隊數量比原軍多了幾乎一倍,看上去卻是聯軍被原軍在區域性以多打少。這個就是別管有多少部隊,真正使用到多少部隊發揮有效戰力的區別。
所以了,欒書不愧是一個老陰逼,遠在一百多年前就明白大編制的優勢,改變了晉軍的編制。
對其他諸侯來說更要命的是什麼?晉人本身就很能打,一個“兩”計程車兵數量再多出諸侯的三倍,肯定更要命啊!
不是諸侯不想學欒書更改軍隊編制,一來是他們的可參戰人員不足,再來就是經濟難以支撐,不然就是受到晉國的壓制了。
現在,智瑤還是作為欒書的受益者,五千左右的原軍不止頂住了一萬聯軍的進攻,並且還進行了逆推。
當然了,軍隊並不是編制越大越好,看實際情況最為重要。
怎麼說呢?有些師一萬三千多人,有的師有一萬八千多人,前者卻是能暴揍後者,乃至於有的一個師能跟一個軍打得有聲有色。看的還是整體的素質,再來就是軍事裝備的差距。
“君上,敵軍另有動靜。”籍秦說道。
智瑤將目光轉向有異動的地方,目測約是有萬餘再次脫離聯軍本部。
看那支有新動向的聯軍旗號,儘管距離有點遠,還是能夠分辨來自越國和魯國。
智瑤回身看向己方的後面,大量的車輛已經在做防禦措施,一些輔兵也開始在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