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一戰,我軍傷亡計約三萬,敵軍傷亡不過三千。”

子國的一句話讓很多人吸了一口冷氣,隨即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那就是傷亡換算是一比十唄?這種戰績確實非常令人難堪,更是展現出原國各方各面遠比楚國的強大。

當然是各方各面!從裝備到士兵的訓練、戰鬥意志,又以原軍士兵表現出來的戰鬥意志最為關鍵。

好些裝備精良的軍隊,他們的戰鬥意志不怎麼樣,有再好的裝備也將成為運輸大隊,無不說明一支軍隊最重要的還是關於作戰意志。

楚國這邊計算傷亡比較不靠譜。這個是他們的體制決定了的事情,一般會往高了報。

“然,日間作戰必是原國精銳盡出,我不過尋常之伍。”子國補充了一句。

白天裡,楚國第一批和第二批出戰的部隊遭到原軍爆錘。

第一批出戰的楚軍,他們純粹是沒有遭遇過弓騎兵,面對陌生的敵人自身犯的錯誤較多,以至於落得那副下場。要是有下一次,有了相關的經歷,楚國這邊的貴族肯定會在戰前想出應對的辦法,交戰時儘量避免犯下一些錯誤。

最讓楚國君臣重視的是原國的那支重步兵。

“身披重甲酣戰一個時辰有餘,收兵之時未見佇列有亂,懷從未見過如此強軍。”鬥懷發誓自己不是在臉上貼金。

什麼意思?說臉上貼金,主要是鬥懷敗了,可是沒有當場潰退,側面來證明鬥氏依舊強悍。

楚君中問道:“此便是原國常備之軍?”

以前楚國就很重視晉國的各項情報,只不過需要關注的家族有點多。

輪到智氏代晉,楚國關注的目標會變得很明確,逮著智氏想方設法刺探情報。

那麼,楚國本來就知道智氏有一支常備軍,後面一再收集情報,瞭解肯定會越來越多。

子國說道:“此支強軍乃是原君瑤十六歲所建,成軍已有二十七年之久。”

當然了,時間那麼長的情況下,常備軍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更新換代,不可能還是原先一開始的那批人員。

因為成軍的時間有些久了,其實才是最要命的一點!

二十七年的時間,本來青澀的軍官趨於成熟,有些士兵也成了軍官,足夠的經驗會讓士兵更換時在兵源選擇上擁有更有明確的甄別目標,各種操練方式和使用的戰術肯定形成了體系。只要不是出現內部的腐敗現象太嚴重,又或是各種小山頭搞內耗,只會是越來越強。

事實上,常備軍的更新換代可是為其它部隊提供了非常多優秀的軍官,近一步增加了智氏其餘傳統部隊的戰鬥力;好些從常備軍退役的官兵,他們因為識字成了某處地方上的官員,為原國的內政發展繼續發光發熱。

本來在這種場合沒有宗樓說話的資格,他著實忍不住,開口說道:“大王,智氏由單騎走馬訓練騎兵,舉國上下弓騎之多足有十萬之眾,乃至更多。今日,原軍新出衝陣之騎,觀其衝陣之猛,勢不可擋,不可不察。”

是啊,好多人都注意到了。

原國那一支用於衝陣的騎兵數量不多,看上去卻是令人產生極大的忌憚,只有大約五百左右的數量,不到百個呼吸就將己方近三千士兵陣型鑿穿。

那種一往無前的姿態,橫衝直撞下對步兵產生的殺傷效果,著實是令人看了生出一種迫切想要擁有的衝動。

“此前不知,既然如今已經知曉,使長矛針對便是。”子國並不是瞧不起宗樓,純粹不能太過打擊己方的信心。

宗樓後面的話憋了回去。他其實就一個意思,有條件的國家,諸如秦國和代國都在模仿原國組建騎兵部隊,楚國並不算特別缺乏戰馬,是不是也該組建一支騎兵部隊呢?

現下的楚國真不缺乏戰馬,馬匹的質量方面也不是輸給中原太多,並不是無法收集到合適的戰馬組建騎兵。

宗樓當然有私心。他投靠楚國的時間不久,帶來的擊技之士不多,還是很想在一個全新領域上找到自己的崗位,也許能夠成為騎兵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藉機在楚國崛起。

必須說的是,子國還真有點料,很快就找到了針對衝陣騎兵的剋制方法。

步兵組成軍陣,再使用長兵器針對騎兵,對輕騎兵和突騎兵確實能夠形成剋制,哪怕對上重騎兵也能造成足夠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