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智瑤教子(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此前,智瑤先帶上智開前去“邯鄲”以東,也就是後世的肥鄉視察春播情況。
智開並不是第一次到智氏的主要產量區視察,跟著自己的父親智瑤卻是第一次。
在巡察的期間,智瑤一再向智開強調糧食的重要性,延伸到智氏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什麼會實施,遭到拆分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又有多麼重要。
糧食當然很重要,並非純粹對軍隊而言,一旦出現糧荒的話,國家的動盪也就會開始了。
目前原國最大的產糧區在“邯鄲”附近,完全是智氏一力開發出來。
原國還有“溫”地和“原”地這兩個比較大的產糧區。
曾經,僅是一個“溫”地就造就了一個強橫無比的郤氏,時時用兵四五萬從來沒有缺糧的困擾。
那個“原”地其實就是曾經原國的舊土,只是年代過於久遠了。
作為原國重要產糧地之一的“原”地,它的產糧量略輸給“溫”地,很長一段時間裡是範氏的封地之一。
智氏把原國復立起來,致使“原”地多了一種政治意義,智瑤該重視也不能無視,要不然法統上面該留下汙點,只是“龍興之地”這種說法就很荒謬了。
兩父子來到“濮陽”時,城外已經駐紮了五萬左右的大軍,營盤主要立於城池的西門。
“君上!”
眾臣迎接智瑤,見到面行禮致意。
大軍仍舊待在營內,沒有搞列隊迎接的事。
智瑤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令大軍出營。”
這是沒有得到盛大迎接不開心了?排場並不止是排場,其實很多時候特地搞排場很有需要,例如人為製造威嚴這麼一種玩意。
現在的情況是,智瑤想給智開上一課。
擔任中司馬的程朔行禮應道:“諾!”
中司馬是原國的九卿之一,從周禮制度下掌管國家官銜,佐政輔國,變成了督行軍律的角色,並且還兼任監管國之大獄,與九卿之一計程車師相輔相成。
先是一處營盤想起了陣陣的鼓聲,隨後風帶來了其它方位戰鼓被敲響的聲音,遍野之中也就回蕩起了戰鼓的聲音。
聽到鼓聲計程車兵,他們之前不管在幹什麼,用最快的速度整理好制服,帶上自己的武器,與袍澤列隊在分配到的帳篷前方走道處。
那麼,一座座帳篷前面也就站立著士兵,隨後軍官會來帶他們前往校場集結。
一座帳篷其實就是一個伍的編制,也就等於每一座帳篷睡著六個人。
怎麼是六個人?五名士兵和該伍的伍長呀。
智瑤暫時沒有對軍隊編制做出什麼更改,其實也沒有更改的必要,作為軍果主義的晉國在編制上已經非常成熟,以那種編制應對當前的戰爭,一再被證明在編制上佔優勢,為了彰顯特立獨行去進行修改,又是何必呀。
戰鼓敲響了不足六十聲,有第一支隊伍從大開的轅門出來,他們是騎乘戰馬狂奔的騎兵,出營之後立刻四散向它處。
第一百二十聲時,一隊隊士兵成建制出營,偌大的陣型被緩緩列了出來。
“每戰必出偵騎,巡視周圍,監視三十里之內。”智瑤說道。
智開有看兵書的呀!
話說,智瑤寫了不少練兵方式和用兵常識,唯一能看到的人就是智開了。
在面世的軍事著作種類上?智瑤寫的兵書比較符合當前的時代,也就是大而廣之,戰略篇比較多,戰術反而沒有多少篇幅,山川地形篇佔了一些,練兵篇更是不存在。
孫武的《兵法十三篇》大多也是談戰略,再來著重強調山川地勢對用兵的重要性,還有涉及到人心的篇幅,戰術運用少少寫了一篇,練兵涉及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