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智瑤需要時間,諸侯同樣缺乏時間,誰都想快點把手頭的事情做完,比的就是誰幹起來的速度最快了。

因為誰都急切的關係,天下間的各諸侯國,他們好像是一下子進入到快節奏的時代。

很早以前……,不對,應該說智瑤接手智氏的管理時,智氏就已經進入到快節奏的時代。

諸侯?別說諸侯,哪怕是早早感受到來自智氏壓力的趙氏、魏氏、韓氏等家族,他們也想幹什麼的速度都快一些,奈何從思想到管理制度,乃至於硬體配套,等等的一切不是想改變就能得到改變,著實是隻能心裡乾著急,做事的速度一直不那麼理想。

用一種更直白的表述方式,同樣的一件事情,智氏可能花費一天就能完成,其他家族也許要耗費上四五天乃至於更久。而這還是早早在追逐智氏的韓氏等家族的速度,其餘諸侯國的做事速度就更慢了。

當然了,智氏並不是瞬間完成那種改變,離不開智瑤對智氏持之以恆的建設和佈置。

如果智瑤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依舊無法取得某些優勢,他豈不是白活,還談什麼將文明之光沐浴諸夏大地?

很久之前,久到是上輩子的時候了,智瑤時看過那麼一句話“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鑽”,不對,是“穿越者不引領時代是一種犯罪”。

其實兩句話都對!

穿越者知曉未來,起碼知道了正確答案,不做點什麼,很是說不過去。不一定非要當皇帝不可,可是當皇帝會更保險一些,能夠做更多想做的事情,哪怕保住一些“發明”都對時代是一種進步。

智瑤當然想做皇帝,要說有什麼是成為皇帝后的理想,缺不了開疆拓土,隨之也會“發明”出更多的東西,包括但不限制在造物或文化、思想方面。

只是有那麼一件事,知道答案的人,他們一般會有一種時不待我的感覺,做事會比較迫不及待,也就顯得非常急躁。

智瑤覺得自己挺幸運,有從智躒和智申感受到親情,並且智躒和智申影響了智瑤極多,足足讓智瑤按耐下來佈局近三十年。

花費三十年的時間來進行奠基,也許是穿越者之中很少有的吧?

“書寫著作,奠定世人對‘法’的認知,最重要的還有醫療體系的進步啊!”智瑤知道後面那個真的要更亟待的實現了。

產糧足夠對生育率有幫助。

醫療條件上不去,人們愛生就生,鼓勵生育則是要悠著點。

當然,智瑤瞭解過一點,暫時並沒有溺嬰的潮流,至少晉國……,或者說原國並沒有。

在今天,智瑤巡視完國內一圈,沒有立刻回到“濮陽”,反而是來到“黃父”的郊外送別老子一行人。

“今日一別,永無再見之日。”老子看上去精神矍鑠,老邁之軀的腰桿也不見佝僂。

智瑤行禮說道:“師李保重!”

看上去,老子是要在走到生命盡頭之前,完成什麼使命?

他們分別之後,真的不會再有見面的機會了。

智瑤不止一次問過老子有什麼養生之法,一次次得到的答案皆有不同,大體上就是用“自律”這兩個來概括。

自律到什麼份上?每天什麼時辰睡覺,又在哪個時辰準時醒來,醒來之後吃什麼,做一些什麼運動,又避免去做什麼,從生活規律到食譜都有嚴格的限制。

食譜比較次要,原因是每一個人所缺的營養都不一樣,同一套食譜不一定對誰都管用,也許有人吃了能養生,或些人吃多了反而有害處。

總的來說,還是作息有規律,再加上多嗮太陽多做運動。

得出自己的理解後,智瑤想起了那麼一句現代人經常說的話:生命在於運動。

這個運動卻是要方法正確,外加不能過量。

智瑤給老子做了很多準備,包括一輛乘坐起來舒適的馬車,兩百名護衛,缺不了各種生活物資。

這一次,老子依舊是選擇從函谷關西出,其它的書籍沒有帶,只是帶上了《德經》和《道經》。

當然,老子作《德經》和《道經》並沒有進行廣而流傳,智氏這邊肯定有,其它地方則是沒有。這讓智瑤有點奇怪。

從老子選擇的路線,再加上《德經》和《道經》的的內容來看,又讓智瑤覺得自己看出了一些什麼。

“老夫與尹喜有約,便不再耽誤。”老子說完瀟灑上車,在馭手的吆喝聲中離去。

直至隊伍消失在某座樹林的拐角,智瑤才將視線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