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知道楚國想要樹立目標,用那種方式激勵起楚人奮發圖強的慾望。

其實,類似的事情已經有過先例,早期楚國沒少用這種方式應對晉國,也就是丟下多少士兵,其餘達官貴人安全離開。

要說哪一次楚國丟計程車兵最多?肯定是“鄢陵之戰”的那一次了,一丟就是近十萬,楚共王還玩了單車阻擋智罃的追擊,最後也不知道多少楚人能夠生還歸國。

不是第一次,但是這一次恥辱更多一些。最重要的是能換取楚國君臣安然回國,以及激起楚人對原國的仇恨心,事不可為的前提下是白公勝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原國這邊經過幾次商討,選擇同意的理由比較簡單。看似原國很強大,事實上也真的很強大,奈何內部的問題一樣不少。

“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滅亡魏氏再進行消化,再則魯地吃下來也應該形成管控,不是佔領就完事了。”智瑤覺得已經達成削弱楚國的目標,還是不能一次性做得太狠,需要留點餘地。

俘虜白公勝?智瑤既然知道楚國想要激勵楚人對原國的仇恨,一來白公勝繼續擔任令尹很難跟鄭國緩和關係,再來敵人想要的就是自己需要避免和破壞的,智瑤怎麼能夠讓白公勝如願呢?

所以了,智瑤拒絕俘虜白公勝。

在後面,原軍接收了五萬六千多楚人,其中有萬餘算是傷患和病患。

楚君章被放行,同時白公勝等楚國權貴也南下,他們在一個叫“多魚”的地方跟第三批援軍會合。

處理好俘虜各種事項的智瑤將要率軍返回“濮陽”前,聽到了白公勝在“多魚”自戕的訊息。

楚國有敗軍殺將的傳統,他們在跟晉國打百年戰爭時期,自殺了不少主將,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楚國令尹子重,更後來這個傳統在跟吳國交戰時被拋棄了。

“白公攬下敗陣之責,命楚人發誓必報此戰之仇,舉劍當眾自刎。”臺狐說道。

之前,臺狐出使宋國,回來的路上聽說了白公勝自戕的訊息,多方打探了解更多資訊,見到智瑤後進行彙報。

聽到訊息的不止智瑤。

眾人聽了訊息多有感概,幸災樂禍的人不多,多數在思考原國接下來怎麼應對楚國舉國的滔滔恨意。

他們不知道的是白公勝的自強對楚君章刺激比較大,惡化了楚君章的傷勢,幾度陷入昏迷不說,身體狀況更是每況日下。

楚君章現在很難捱,用醫學角度來說就是傷口感染化膿,高燒不斷的同時,病情一再反覆,醫療技術夠嗆的現在,怎麼看都有些凶多吉少。

“白公之後,楚國何人為令尹?”智瑤問道。

臺狐沒有相關的情報,無從回答。

孫武沉吟了一小會,說道:“子高若在,當為子高;子高病故,或為公孫寧。”

葉公不是戰死,致命傷也沒有,所以說是病故。

再怎麼說,孫武在南方一二十年不是白混,並且曾經在吳國位高權重,不可能對楚國沒有相關的瞭解。

智瑤看向了智英,說道:“收集公孫寧資訊,務必詳細。”

智英當然應道:“諾!”

有些資訊倒是不用刻意收集,比如公孫寧是楚國內部親善鄭國的那一方。

這樣一看,楚國跟鄭國的關係肯定會出現比較大的改善,鄭國願不願意充當楚國的馬前卒則是存疑了。

智瑤問道:“魯國君臣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