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卿此來,何意啊?”智瑤大概能猜到罕達過來幹什麼。

只見罕達一個鞠躬,哀求說道:“請原侯放歸寡君。”

鄭君易真的有夠倒黴,即位外出參與會盟就遭到圍困,也就是當前的野心家不夠多,要不然鄭國內部就該烽煙四起了。

罕達講了不少話,強調鄭國根本不想跟原國為敵,純粹就是被迫捲入風波,一旦智瑤願意放了鄭國君臣的話,鄭國一定感激零涕之類的。

“鄭可與我為友?”智瑤問道。

一問之下,罕達久久說不出什麼話來。

現在的局勢跟以前太相像,乃至於鄭國比以前更加危險。

晉國和楚國爭霸期間,境況不妙的鄭國一來沒有滅國的危險,再來就是晉國不會搶奪鄭國的土地,只有不講究的楚國會奪土。

“鄭小國也,實無與大國相爭之力。若原來犯,我降予原。楚軍來犯,我亦降予楚。此為小國求存之道,實非我所願。”罕達說著,心裡卻是在想:“類似的話,一定有不少先輩說過吧?只是物件從晉國和楚國,換成了原國和楚國。”

鄭國其實並不弱小,要命的是幾個鄰國中有兩個超級強國,並且這兩個超級強國總愛在鄭國境內交戰,一次次逼迫鄭國站隊。

朝秦暮楚?一開始其實是朝晉暮楚,說的就是鄭國。

智瑤笑著問道:“若寡人許鄭安穩,鄭可如宋一般?”

這一次罕達回答得很快,曰:“敢有違背?”

智瑤點了點頭,道:“來年,寡人邀鄭君、宋君會盟,屆時盟誓。”

不是在會盟場合講的話,再以盟誓昭告,任何承諾都能夠視為屁話。

罕達覺得自己接收到了兩個資訊,第一個是智瑤並沒有強制諸侯站隊的意思,再來就是宋國已經得到原國同意保持中立。

“如果鄭國能夠保持中立,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啊!”罕達心想。

當下各個國家都不好受,誰還沒有一些內部麻煩呢?誰都想要得到喘息之機,好好地整頓內部,有機會必定要抓住。

罕達重新哀求道:“請原侯放歸寡君。”

智瑤答曰:“自可離去。”

罕達立刻千恩萬謝。

得知隨時能夠離開的鄭君易看上去沒有多麼高興,相反因為結果太好而心生警覺。

“如寡人離去,楚國可會善罷甘休?”鄭君易問道。

罕達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君上歸國奮發圖強乃為首要。”

有些話其實不用講得太明白,講清楚了反而會讓事情變得不好辦。

誰還看不出智瑤那麼好說話是為了什麼,乃至於願意放走鄭國君臣是什麼用心,無非就是在幹瓦解聯軍的操作,使得楚國陷入孤立狀態,原國再單獨針對楚國。

看沒看出來對鄭國都一樣,他們還是得知勾踐已經離開的訊息才想明白這個道理。

罕達說道:“越君歸國,乃是知曉自身為重,唯有圖強方有生機。”

鄭君易說道:“鄭有別於越。原楚相爭,伐交之地必在鄭也!”

誰不知道?可是知道又怎麼樣,夾縫求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