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分手各自回家。

回到家的智瑤特地囑咐夫僚,照顧好這一批公馬,好好地餵養一段時間,到了發情季的時候找來優質的母馬進行配種,看看下一代是什麼成色。

另外,智瑤得到彙報,沒有找到那個鄭人。

用晚膳期間,智申果然提到楚軍北上的事情。

“此次韓氏、狐氏出兵,合計一‘軍’。我家為後備,集兵於‘上陽’,以備事態轉惡。”智申說道。

智瑤好奇狐氏是怎麼個軍隊構成,問了一下。

智申說道:“狐氏族眾隨寡,壯年即可納賦,此異於諸夏。”

能看得出智申對狐氏有點不看好,他也有輕視狐氏的理由。

胡化的狐氏丟了很多諸夏的習俗,一些規矩好像也不當回事了。

看看智申都說了些什麼,狐氏只要是個壯年就能納賦,代表根本沒有經過正式的訓練。

諸夏的家族為什麼講究“士不教,不得徵”呢?除了想要有更優質的兵源之外,戰爭從來不是依靠個人武勇能打贏,主要以團體配合發揮出戰鬥力,士兵聽不懂指令又怎麼能行嘛!

所以了,所謂的“士不教,不得徵”真不是純粹教導殺人技,其實就是讓士兵能夠聽得懂一些基礎的號令,不至於在戰場上當木頭人或動輒瞎幾把跑。

智瑤決定在狐氏集結私軍到“新田”的時候去好好看看,搞清楚各個家族為什麼看輕狐氏,實地瞭解一下所謂異族的特色是什麼。

晉國要展開新的國戰,時間不急迫的話,各個家族的私軍肯定是先來“新田”城外集結,進行了誓師才會開拔。

如果是作為援軍而投入某個戰區,各家族的私軍則不用特別來“新田”一趟,肯定是直接奔赴戰區的。

智申又講了另外一些事情,諸如齊國與吳國的戰爭,然後宋國又開始入侵曹國,本來鄭國私下尋求諒解在知道楚軍北上之後使者告辭離開,等等不少的事情。

“如此說來,士吉射或將奔楚。”智瑤說的是士吉射會跟楚國攪和到一塊去。

這種事情對晉國或楚國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情況是晉國和楚國爭霸階段,兩國貴族在本國混不下去或是要逃亡,一般都會選擇投奔對方。

很早之前,郤氏的一支就跑去了楚國,他們後來成了楚國的伯氏。這個算是晉國跑去楚國最出名的一家子,不代表只有這一家;楚國那邊則是為了夏姬欺騙楚王的申公巫臣投奔到晉國,只是後來申公巫臣被晉國派去了吳國。

兩國貴族要逃亡時選擇對方,其實就是覺得再落魄也不能跑去小國丟臉,選擇一樣強大的國家投奔。對於他們來說,投奔到爭霸對手那邊並不算叛國,只是單純的另找出路而已。

“大人,國有戰事,我可離‘新田’往‘邯鄲’久居?”智瑤問道。

反正今年的第一波戰事跟智氏無關,拖了很久的智瑤著實不想繼續待在“新田”了。

講實話,智申很希望智瑤能時刻陪在自己身邊,不過也清楚智瑤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那些事情還不適合在“新田”展開,智申心裡再不捨也只能同意智瑤前往“邯鄲”做事。

“日後‘邯鄲’之重遠超於‘智’。為此,我欲匠人集於‘邯鄲’一地,便於……”智瑤開始長篇累牘。

他不是派人在“邯鄲”周邊進行礦產勘探嗎?西南方向找到了大量的煤礦,同時這邊也有著幾座鐵礦;正南方向則是有著大量的優質陶土。

至於什麼木材資源或其它?看一看智瑤為什麼認為“邯鄲”才是智氏未來該最重視的地方,說明其它資源也是異常豐富的。

“比較可惜的是煤礦和鐵礦質量都不算好,想要良好利用的話,其餘配套技術要跟得上。”智瑤其實也沒有多麼失望,諸夏各地的礦產資源都差不多。

在一個月後,主要應對楚軍北上的韓氏和狐氏私軍過來了。

智瑤近期跟狐尤的見面次數比較多,混熟了之後才不用小心翼翼地窺探,能夠很光明正大地進入狐氏的軍營。

“馬還真的不缺,狐氏也果然大肆使用‘單騎走馬’的玩法,只是他們胡化的毛病一點沒少,單兵素質比較一般,團隊配合更是一團糟啊!”智瑤一系列觀察下來,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當前的歷史階段,不缺馬的遊牧部落其實真沒有多少能騎馬作戰計程車兵,能夠在馬背上騎射的人不一定能在投入戰場各種高大上,說白了就是數量嚴重不夠,再來就是相關戰術沒有被創造出來。

狐尤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特地給智瑤解釋道:“既歸諸夏,必使諸夏之法。而今時短,無可奈何矣!”

所以說,他們知道本身的水平,後面會採取相關行動?

智瑤卻是在想:“不管是趙氏還是智氏,能吃掉狐氏都會大大進補。我該怎麼謀劃,才能吞了狐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