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滅了或吞併狐氏,他們不但失去了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還能讓本來擅長的那一部分得到補充。

之所以說趙氏和狐氏難以共存,最大的道理在於“同行就是死敵”的這一個論調,曾經的趙盾想弄死狐氏就是因為兩家在家族發展策略的相似度太高了。

趙鞅反對狐氏重入“中央”是不想讓趙氏多個對手,後面不得不接受狐氏的迴歸,肯定在第一時間盤算著怎麼徹底解決狐氏了。

“我家也有牧人,只是相較於趙氏的專業,自己家的牧人在業餘的層面……”智瑤已經向該告辭的人告辭,人在前往‘邯鄲’的路上。

國君給狐氏安排的封地,屬於很久之前狐氏的祖地,以地域劃分是在晉國的西北區域,只是更靠北一些。

那塊地盤遠古的曾經叫什麼名字不重要,稍早之前是被稱為“隗”,後面有一段時間被犬戎佔據,後來又被晉國奪了回來。

如果以現在的習俗,得到“隗”地的狐氏應該改為隗氏,不過他們直接將“隗”地更名為“狐”地,保住了原有的字首名。

僅以封地面積看,狐氏獲得的封地大概佔了整個晉國的二十五分之一,問題是那邊以山地居多,並且現成的城池很少,山林裡還有一些戎人部落在棲息。

狐氏胡化之後進入到半遊牧半農耕的狀態,接收封地後會發現一點,山區太多擠壓了可供開發的空間,放牧與農耕的衝突會很大。

說白了就是適合的地皮有限,狐氏要麼保持足夠的草場好維持放牧的規模,不然就是縮減放牧的規模大肆開墾農田保證農耕出產。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選擇,也就是狐氏不顧白翟、林胡或樓煩的看法,搞一搞越線放牧這種行為。

他們要是足夠強就不用偷偷摸摸,完全能夠向晉君午申請發起家族戰爭,以自己的實力從白翟、林胡或樓煩那裡搶奪牧場。

智瑤得知狐氏的封地在哪,更加肯定狐氏跟趙氏的衝突絕對不可能避免。

趙氏經營晉國北疆多少年的時間了,原先就對“隗”地有想法,沒付之行動前被狐氏得了去,別提趙氏和狐氏算是“同行”了。

如果趙氏和狐氏不同屬晉國,家族發展方向一致倒沒什麼。

畢竟,趙氏再霸道還能管其他國家某個家族怎麼發展嗎?

這個跟開同一種店,只要不是在同一條街,乃至於是兩家的店門相連,競爭關係依舊存在,可是互相看不到,不用因為客人來自家看了去了隔壁那家購買感到不爽,感官是一樣的,但是家族之間的競爭會更殘酷。

“互相之間已經形成壟斷,肯定是想要保持唯一性,要不然晉國內部卿位家族是怎麼一步步膨脹起來的呢?”智瑤所知道的是智氏就幹掉了不少在紡織能產生威脅的家族。

這一次智氏能夠輕易吞併中行氏,說白了還是跟“唯一性”有關。

情況是,一旦誰吞了中行氏一部分,肯定會得到關於紡織的先進技術,智氏並沒有多麼弱小,相反智氏非常強大,其餘家族很是忌憚智氏,非常樂意賣智氏一個面子,哪怕是從中行氏獲得了技術,他們也不敢光明正大用起來跟智氏在紡織產業形成競爭,恰當的做法是先進行封存,哪天能用了再拿出來。

如果狐氏是在趙氏一度滅亡時期歸回晉國,當時會是狐氏最好的機會,哪怕趙武先有韓厥後有晉悼公的庇護,以實力而言狐氏想針對趙氏還是能夠辦到。

這一次狐氏歸來,可能是在異族兩大勢力夾縫中生存簡單,也可能覺得是個不錯的機會,總之他們是回國了。

也許,狐氏最沒有想到的是,認為可以聯合的智氏,有智瑤的存在也盯上了他們?

“今歲,韓氏、狐氏南下,趙氏、魏氏仍攻範氏,唯我家可獲喘息。”智瑤來到‘邯鄲’肯定要召集族人和家臣的。

目前的“邯鄲”還是邯鄲趙的那一座,城內甚至還有邯鄲趙的一些遺留族人,本來歸屬於邯鄲趙的屬民和奴隸則是被趙氏給遷徙走了。

最讓智氏感到噁心的是,趙氏不止留下了邯鄲趙的一些族人,連帶趙稷也被轉移給了智氏。

得到趙稷的智氏能怎麼樣?將趙稷打作奴隸肯定不行,收納成為家臣也不合適,只能依照舊有習俗給趙稷一塊地方了。

以後邯鄲趙就是智氏的附庸貴族之一,拿回“邯鄲”之前將用其它的氏。

智瑤召集族人以及家臣要公佈一件事情,說道:“‘邯鄲’之東皆為平原,該地可築城,長久沖刷使其肥沃……”

當前的“邯鄲”以東算是一片經過長久沖刷的平原,會遭到沖刷的原因是那片地方海拔低於北部和西部。

智瑤有去實地進行過觀測,只要在幾個地方建立堤壩就能阻止沖刷,並且堤壩的建立還能蓄積湖水。

那個地方築城,以軍事角度來講很容易遭到水攻,可是作為重鎮一旦遭到水攻,肯定是其它區域失守之後才會面臨的境況,真到了重鎮遭遇軍事威脅,只說明智氏已經很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