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趕路階段是以戰鬥姿態的方式在行軍。

什麼意思?就是除了該有偵查會派出斥候之外,士兵是著甲的狀態,時不時再演練一下遭遇敵軍的演習。

從來沒有歷經過這種事情的很多人被智瑤搞得快要瘋了。

那麼搞,不止是身體上的負荷,連帶精神也隨時隨地緊繃著,心裡承受能力低的人肯定要被整得神經衰弱。

“今日淘汰者三百二十七。”智徐吾說著打了一個哈欠。

昨晚是由智徐吾帶領人做出襲營的一方,同時負責裁定某某誰遭到淘汰。

子路看上去也是睡眠不足的模樣,強忍著睡意彙報道:“我處淘汰二百四十二人。”

他是昨晚負責防禦的一方。

這樣的事情在路途上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不止夜裡有演習,白天也是一樣。

遭到淘汰的人,獲得的理由千奇百怪,不單單有士兵,軍官一旦被認定不合格也會被踢走。

因為每天都有人在遭到淘汰,智瑤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再來就是想給留下的人一種緊迫感,弄了“復活”的一套規則。

所謂“復活”說白了就是,暫時留下的人不一定就此失去淘汰的風險,遭到淘汰的人也能用自己的努力重新擠進來。

這一套規則出來之後,再一次讓很多人感到震驚,尤其是子路開始意識到自己猜測錯了一些什麼,比如操練寶典極可能就是智瑤個人所著,並非是智氏悠久歷史中的積累。

這裡其實是子路有些思維遲鈍。他之前有跟智瑤一再探討,偏偏沒有往智瑤是在汲取經驗再寫操練寶典的方向思考。

邊走邊練下來,他們花了將近一個月才走了一百二十里的路程,後面還是智瑤停止折騰,不然會耗時更久。

智瑤不再折騰不是認為夠了,完全是季節處在轉關階段,冰雪融化讓天氣轉冷,沿途的道路狀況變得堪憂,很快也將進入到雨季時節。

“邯鄲”的西面和正北面其實還好,山區歸於山區,路不好走而已;南面是一個山地偏少的環境;東北部是一個到處充滿了沼澤的地帶;東部因為是平原的關係則是環境最好。

至於“邯鄲”本身?它是處在盆地,正常的雨季不過是到處積水;一旦雨季漫長又雨勢很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水都會向盆地匯去,一下子就會讓大部分割槽域都泡在水裡。

這下知道智瑤為什麼不選擇邯鄲趙建立的城池當都城了吧?嫌棄城池太小隻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更多的是不想都城處在一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水澇災害的地方啊!

必須要說的是,智氏在“邯鄲”北面和東北面都有封地,以地理位置來算是現代的“河北”。

在春秋晚期,晉國的氣候和環境其實跟粵地差不多,區分是到了冬季會下雪。

而當前的河北真不是一個什麼好地方,最為直觀的就是大多數區域佈滿了沼澤,不是沼澤的地方就是密佈的森林。

想開發一個滿布沼澤和森林的地方,知道難度有多大嗎?現代有那麼多工程器械,開發原始森林的難度都很大,何況是什麼都靠人力的春秋時代。智氏不花上一百年以上的時間,根本不可能開發出來!

某天,天空飄著朦朧細雨,站在“邯鄲”城牆站崗的趙氏士兵看到西北方向的大地盡頭出現了一道黑線。

由於是在下雨的關係,視線其實是存在受影響的情況,等趙氏計程車兵察覺到有大軍在接近,智瑤率領的部隊都已經靠近到“邯鄲”五里範圍內了。

因為察覺情況的趙氏士兵不知道逼近軍隊的勢力歸屬,他肯定是要緊急上報的。

坐鎮“邯鄲”等待交接的負責人是姑布子卿,接到彙報之後有所猜測,還是下令全城進入到戒備狀態。

著實也是沒有辦法事情,誰讓趙氏跟範氏的戰爭陷入僵持階段,天曉得正在逼近“邯鄲”的軍隊會不會是來襲的範氏所屬。

智瑤在接近“邯鄲”約三里距離時派人前往接洽,等得到回覆才重新率領部隊繼續行軍。

姑布子卿親自在城門口迎接,看到智瑤肯定要上前問候。

“這……”

姑布子卿本來是目視智瑤,只是很難不被換上新式戎裝的智氏士兵吸引,看得一時間有那麼點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