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成為法家大佬的第一步(第2/2頁)
章節報錯
“頒佈新法?”智徐吾能聽懂智瑤剛才講了什麼,只是依舊有些摸清楚有什麼用意。
子路搖頭說道:“法不足取,唯德育人也。”
這是子路先走“遊俠”的套路,遭到孔子打服乾脆變成“儒”的思想了?
教育一個人從品德入手不能說錯了,只是德行這種玩意可不是學了就會,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跟軍隊講德行好像有點怪,再來是軍隊與“法”在天然上配套啊!
鄭國的子產幹了鑄刑鼎的事業,遭到了“儒”的詬病。
隨後,士鞅搭建框架,趙鞅與士吉射聯合築造了晉國的鐵刑鼎,一下子更是惹毛“儒”了。
鄭國是二流強國,幹什麼影響都不會有晉國這位霸主大。因此當代的“儒”很痛恨趙鞅和士吉射,尤其痛恨趙鞅這個強勢的人。
晉國是霸主國,趙氏和範氏都是霸主國的卿位家族,導致“儒”再怎麼痛恨都只是小聲嗶嗶。
而“儒”之所以痛恨“法”的原因很直接,他們的飯碗就是“德”,講究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套,認定只要能教育得讓一個人有好品德,才不需要“法”去進行約束。
所以,“儒”認為“法”的出現是在砸他們的飯碗,等於認定天然在思想上存在對立,一些廢柴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敵視。
智瑤有見識過子路領兵,走的依然是令行禁止那一套。
現在是什麼情況?依靠“法”來指揮軍隊的子路,嘴上的發言竟然是在砸“法”的盤子???
智瑤沒有絲毫想跟子路辯論的想法。
現在這麼個年頭,名家和縱橫家都還沒有出現,嘴炮強者是屬於“儒”的。
跟“儒”去進行辯論是一件非常沒有趣的事情,並且極度難以說服對方,還是那種“儒”明明知道錯了就是死不悔改的狀況。
智瑤直接將自己要做的事情以發號施令的方法辦了下去。
其實不能說是什麼新法,跟新法扯得上關係的是明確了上進的渠道,諸如立下什麼功勞可以獲得哪一類的物質賞賜,再來就是將怎麼才能獲得爵位給明確下來。
之前,立下什麼功勞會獲得什麼賞賜,處在一種看領導心情的狀態。領導心情差了可以不進行賞賜,心情好了則是賞賜遠超功勞本身,說白了就是“人治”的一種。
後面子路沒有再多說什麼,能看得出他也不是打從心裡抗拒,更像是作為“儒”的一員表達一下態度而已。
智瑤沒有設定什麼新的爵位。
目前中原各個國家的爵位等級和名稱都一樣,只是全部跟軍隊職位掛鉤,比如周禮軍制中的基層軍官:五人為“伍”,伍長為下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為中士;百人為“卒”,卒長為上士。
晉國這邊是一乘戰車包括戰車主將、馭手、戎右在內七十五名戰兵的編制,等於一個“兩”就多出周禮軍隊編制下的五十名戰兵。
在“旅帥”之後是“大夫”,又有下大夫、中大夫,卿大夫,每一個不同的爵位等級都代表能統率多少軍隊。
晉國不止在軍隊做出改革,連帶還增加了不少的爵位,比如上大夫以及軍尉,軍尉又區分為每一個軍團都有一名,以中軍的中軍尉為尊。
所以,要說晉國有哪些爵位的話,從上往下排是:卿大夫、上大夫、中軍尉、上軍尉、下軍尉、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智瑤將怎麼“升級”寫得清清楚楚,細化到功勞不夠會賞賜哪些物質,等功勞累積足夠再進行晉升,獲得了哪些爵位又是哪些物質上的配套,比如成為下士就有百畝農田和兩名奴隸,以此類推的層層疊疊。
這一套拿出來直接把所有人給震驚得傻了。
晉人不怕打仗,好多人只是不知道打了能有什麼收穫,又或者說到底有沒有收穫。
智瑤很明確地將收穫列出來,差的就是取信方面了。
一套“新法”的出爐,不止是“羨”明顯有了奮鬥的目標,還是那種知道怎麼做能改變自身命運的方式,連帶“士”和“徒”也是首次做什麼才能達到哪種層次,幹勁絕對不是以往懵懵懂懂所能比擬的。
“我把趙鞅的活搶了,商鞅的活要等身份變得更高才能幹啦。”智瑤可不會在現階段搞什麼爵位明確化,沒到那個時候呢!
用來碼字的電腦壞了,所有資料都在電腦裡面。用手機碼字對作者菌來說是一種挑戰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