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智瑤對進軍齊地有什麼看法?他會回答:很費糧食!

真的是很費糧食!

老智家這一波有準備而來,搭進去了接近二十萬石各類的糧食,為的就是收取人心。

這還只是一種面子工程,也就是按人頭,每一個人發放十斤乃至於更少的口糧,再多真的就沒有了。

十斤糧食能吃多久?再怎麼省也就吃一個月,不可能撐更久的時間了。

所以,說白了齊地那些人會不會餓死還是要靠自己,曠野上收集能夠作為食物的一切資源,努力熬到夏收之後。

“便是我家有百萬石糧秣,何以養活八十萬張嘴?”智瑤知道老智家現在沒有百萬石存糧,拿出二十萬石糧食之後,剩下的三十萬石說什麼也不能輕易動了。

講一句大實話,一顆豆子一粒粟都是老智家平時辛辛苦苦存下來,能存到五十萬石的數量已經挺了不起,其餘家族的存糧能夠超過五萬石都算誇張。

這個是現在不講究大規模囤積物資,其實也是生產力不足導致根本無法囤積物資。

事實就是這樣,每年都有徵戰,生產力又只是那樣,哪來多餘的糧食能夠儲存起來啊?

智氏能夠開始存糧還是從將“邯鄲”以東開發出來之後,包括“鄴”每年出產大批的農具分發到各處封地,要不然以往的每一年都過得緊巴巴的。

智瑤所說的八十萬就是上報資訊的資料統計,等於說不計算土地面積,老智家這一波應該會增加八十萬左右的人口。

應該會比八十萬更少一些?原因是那些地方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減員,相反出生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戰亂年代的背景之下,出生率確確實實會降低。

同時,人們的生活過得太辛苦,哪怕是懷孕生出來,大多數嬰兒其實會因為母乳不足又或是沒有其它輔助類的糧食導致夭折。

智瑤一直以來真沒有以行政命令強制增高生育率,只因為生活條件跟不上為前提,多懷多生會是一種草菅人命。

所以了,生育率這種玩意真不是依靠鼓勵能增漲,看得是人們的生活質量到底怎麼樣,小日子過得輕鬆誰還不想多子多孫。自己都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了,讓孩子來到世上跟著自己受苦嗎?

智瑤對於一下子要接收八十萬人很頭疼。

他的確也應該感到頭疼,一開始齊人因為受苦願意接受幫助,等待小日子重新變得好過,免不了會有一些人懷念舊時代。

等於說,哪一天各地區域渡過難關,老智家會迎接新一輪的考驗。

當然了,輪到那些懷念舊時代的人各種亂跳,人心肯定會遭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屆時看看能攪起多大的風雲了。

“無有投靠之舉,尋機剪除為上。”智瑤沒有把那一句‘寧殺錯,不放過’講出來,意思則是這麼個意思。

沒有任何政權的交替是不需要流血的!

剪除掉儘可能多的不安定因素是在保護更多的人。這句話聽著好像挺操蛋,然而情勢不可逆轉之下卻是一句大實話。

司馬穰苴充分理解智瑤的意思,並且持贊同態度。

對於可以爭取的人給予春風一般的溫暖。

對待敵人則是就該給予寒冰一般的冷酷。

人可以偉大,思想和準則一定要有立場,對待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人和更多無辜者的殘忍,不懂這種道理還是關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要出來試圖禍害其他人了。

“吳國無有異動,列國亦無。”司馬穰苴真心覺得連老天都在幫助智氏。

任何國家的滅亡都是內部憂患大於外部,齊國先是一再自己作死,又被外部威脅,走到了今天這一地步。

司馬穰苴覺得老天在幫智氏,純粹是魯國那邊突然爆發大規模起義,動亂向各國蔓延開去,乃至於啟動大工程的吳國都遭到影響。

如果智瑤能聽到司馬穰苴的心聲,會比較嗤之以鼻。

世界上會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發生,老智家這一波卻不是靠老天爺給面子。

好多諸侯國會受到奴隸起義的影響,老智家顯得平穩是有自己對待奴隸的政策,關老天爺什麼事?

但凡列國能對奴隸好那麼一點點,不是讓奴隸階層感受到全然的絕望,會是一絲火星就被點燃嗎?

至於說吞併齊國很順利,不是老智家一直以來一步步努力完成的目標嗎?

擺明了就是老智家比其他人做了更多,準備上也足夠充分,輪到即將完成既定目標被認為是老天爺給面子,豈不是在否認為之奮鬥那些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