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這個上位者過於靠譜(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不缺漆的話,好些地方的軍隊其實在防具上的使用很廣泛,並且會往厚了去上漆,用以增加鎧甲的防禦力。
諸夏這邊全面在甲冑上漆需要到西漢的文帝(劉恆)時期了,並且當時的甲冑數量並不多;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可能是獲得漆的渠道增加,極可能也是文景兩帝積累的庫存足夠大,不止軍佇列裝塗漆的甲冑數量猛增,宮闕使用的漆也是數量極為龐大。
智瑤可不會搞什麼微服私訪那一套,拿自己的小命不當回事的同時,更是一種棄祖宗基業於不顧的行為。
直白點說,搞微服的君主都是腦子有病,一萬次沒事,只要出一次事,自己死了一了百了,沒死還不知道要害多少人的項上人頭不保。
其實吧?上位者的巡視更多是一種敦促作用,讓更多的人知道上位者在巡視,效果遠比偷偷摸摸去某地尋找下臣的錯處好很多。
道理挺簡單,各處知道上位者在巡視,但是又不知道上位者會去哪裡,肯定就會更加重視一些,哪怕管理者在裝模作樣,效果一樣是出來了。
如果是為了抓隊伍裡的害蟲,上位者沒有幾個親信嗎?
或者說,派出更多的人手暗中走訪與探查,好過上位者去玩瞎貓撞上死耗子吧?
這裡並不是智瑤第一個進行視察的地點,他們以“濮陽”為出發點,花半個月繞了衛地一大圈,總體看下來比較讓智瑤感到滿意。
“宗子?”窘看到了智瑤,瞬間後腦勺有些發脹,人也呆住了。
不獨窘是那樣,認出智瑤的人都是一副呆滯的表情。
這種情況怎麼說呢?普通人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看國家領導人,心跳瞬間加速,腦子“轟”的一聲之後失去思考,大概就是這樣了。
當前年代,上位者的權柄無限大,一言可決人生死,一語可令人飛黃騰達,權威性之高超乎想象,給予人們的敬畏感就是個超級加倍的效果。
村落的村長是原衛人,很早之前被俘到智氏,後來從奴隸成屬民,再從屬民成輔兵,跟齊地那邊的灌有著相同的經歷。
這是智瑤玩的一種套路,花幾年的時間融合一批人,再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培訓,隨後派回原地當基層。
必須說這種方法很好用,總是能夠用極短的時間消化某個佔領區,並且更容易讓當地的人對智氏產生期待感。
那種期待感就是普通人得知努力能改變命運,對未來生活有更大的盼頭。
有目標,還是能夠看到和實現的目標,人就會更有幹勁。
不得不說的是,以前的普通人真沒有什麼目標,他們就是渾渾噩噩地活著而已,一切只因為目標什麼的都不可能實現。
初次有人生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那種,沒有過類似體會的人,壓根就形容不出來。
智瑤視察了村子一圈,沒有提什麼意見,甚至都沒有跟村莊說過話,走的就是“我聲勢浩大的來了,一聲不吭地走了,走時帶走一兩個幸運兒”的路線。
跟在隊伍離開的窘全程懵逼,直至當夜駐營才有點回過神來。
“我、我……成為宗子的護衛了?”窘感覺自己在做夢。
什麼情況?情況就是智瑤在視察時,會隨機從一些村落或城邑帶走一兩個人。
智瑤帶走他們當然有自己的目的,類似於打造一種“郎官”系統,能培養就培養起來,某天在軍隊擔任軍官,不能就榮歸回鄉去當基層,近一步幫助智氏加速對當地的融合。
這一套很多上位者都使用過,一再被證實有效到誇張的程度。
根據某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闡述,他就是依靠這種辦法第二次從某個小島結束流放生涯,成功搞了一次復辟。比較慘的是百日之後,再次玩兒蛋了。
智瑤當然不是為了搞復辟才那麼玩,主要是發現行之有效,為了總結出更多的經驗,不止對齊人、衛人這麼玩,近期更是在加強對魯人培訓。
智氏一旦完成吞併齊國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魯國沒跑了。
所以,智瑤吞下了齊國、魯國,再迅速滅掉燕國,智氏儼然也就有了排除曹魏排除掉關中之外的格局。
呃,似乎除了疆域面積不如之外,智氏的人口比之曹魏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