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蹠如果知道因為自己的起事讓奴隸主們改善對奴隸的待遇,會感到驕傲嗎?

因為不公正而進行反抗,本身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然而那些被殺死或吃掉的人,該怎麼去看待呢?

後續的訊息一再傳到智瑤手中,僅是魯國就有近三百個村落被席捲,少數成為盜蹠麾下的一份子,絕大多數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更有幾千人被吃進了肚子裡面。

知道盜蹠這一夥人還幹了什麼事業嗎?他們大批次的挖掘貴族的墳墓,從裡面獲得大批的武器和財物。

這個還真沒有毛病。

貴族下葬會有很多陪葬品,並且每一個國家的陪葬品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區別。

比如魯國,他們的貴族死後會有活人殉葬,大批的陶器和青銅器一塊跟著入土。

關於用活人殉葬,魯國可沒有覺得這樣做一點都不附合“君子國”該做的事情,身份越是尊重殉葬的活人就會越多,好些貴族還極為喜歡讓美女一起陪葬,認為她們就該到地下繼續伺候自己,甚至還有帶上喜歡的兒子一塊入土的貴族。

貴族的陪葬品中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武器,至於甲冑真不是每一個貴族都能跟著埋進土裡。不是有相關的禁止,純粹是甲冑遠比武器更貴。

哪怕墓葬中武器比較少,貴族的陪葬品裡面不可能缺了青銅器,挖出來熔了再鍛造成武器也就是了。

盜蹠這一支隊伍一再挖貴族的墳墓,著實是慢慢武裝起了自己,面對魯國貴族的進剿打得更加有聲有色了。

“我聞其勢已成,所過之處眾家閉門而守?”智瑤在問子貢相關的問題。

到目前,盜蹠不止讓魯國丟進了臉面,同時也成了魯國三桓不想去解決的大麻煩。

什麼情況呢?如果魯國真的重視,集結出數萬軍隊前去進剿,其實並不是無法將盜蹠這一支隊伍剿滅,只是魯國一開始就陷入各種扯皮,後來演變成各掃門前雪,更後面乾脆只顧著互相指責,想要解決的時候發現盜蹠手下的實力強到去解決會令自己損失不小了。

“如獸食人,眾家避之不及也。”子貢講出了其中一個原因。

總的來說就是,魯國的貴族從不拿盜蹠一夥人當回事,到後面想利用來打擊政敵,到後面被盜蹠等人的行為嚇得只想驅離了事。

人吃人是一種任誰聽了都會覺得聳人聽聞的事情,別說一夥數萬人的隊伍都會吃人那麼恐怖了。

正常人面對會吃人的兇殘之輩都會感到害怕,再有各種離譜的傳聞疊加在那麼一大股人身上,沒有誰會願意迎頭上去血拼的。

智瑤搖了搖頭,說道:“三桓如此,無異於葬送魯國。”

子貢很認同智瑤的說法。

魯國已經是三桓的魯國,三個家族卻是隻想堵住盜蹠一夥人,只要他們不進入三桓的封地,其餘地方幹什麼都當作沒看到。

能不能將三桓這種做法視作拿盜蹠一夥人當害蟲在清理一個又一個區域,好讓三桓能夠在隨後去侵奪那些地方呢?

發生了類似的事情,頭部的利益集團想要利用起來剪除異己這種操作,歷史上著實是屢見不鮮,並且還必須承認很好用。

會不會玩脫之類?沒有玩脫之前,利益集團肯定是對自己能夠控制感到信心滿滿,真到了大難臨頭那天到來才會追悔莫及。

智瑤無法不去關注盜蹠,除了不能讓盜蹠帶人向北流竄之外,肯定還需要關注盜蹠等人對魯國造成多大的破壞之類。

這一場在魯國爆發的奴隸起事,影響到的已經不止魯國,並且不限制在貴族趕緊安撫自己家族的奴隸。

比如說,宋國察覺到盜蹠有帶人南下的跡象,不顧魏氏的反對停止對鄭國的用兵,轉為將軍隊調到跟魯國的邊境,擺出了嚴防死守的架勢。

宋國的堵截簡直是太及時了,成功嚇得盜蹠帶人轉向。

當然了,盜蹠不敢北上,他們上一次稍微靠近智氏的封地,遭到程武率軍攻擊,不到三天的時間丟了近萬人,著實是明白了晉人的不好惹。

得益於魯國三恆的各懷鬼胎,盜蹠好不容易才在後面重新裹挾又將麾下增加到五萬多人,得知宋軍嚴陣以待,試探了幾次丟下數千人,果斷向著東面逃竄了。

盜蹠選擇的是有著幾個小型諸侯國的區域,那邊的大邾、小邾、滕國、薛國都是小國,人口從近萬到七八萬,著實是他們及時行樂的好所在。

那麼,盜蹠有可能滅掉某個國家嗎?比如全國總人口不到一萬的袖珍型諸侯國。

可以很肯定的說,盜蹠並不具備滅掉某個國家的能力,哪怕那個國家再怎麼小型。

答案在於盜蹠這支隊伍沒有攻城的能力,只要有城牆再將城門一關,他們這種連基礎管理體系都不具備的隊伍,能幹的只有低階的破壞行為,協同能力未必比蝗蟲更有組織力,不可能攻下一座城池的。

“黃巾之前,來自底層的反抗行為,從來沒有什麼組織力。”智瑤當然知道前面還有陳勝吳廣,但性質並不一樣。

陳勝和吳廣的話,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底層,起事後也很快得到舊貴族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