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倒是知道魯國出現了饑荒。

魯國出現饑荒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他們自己的貴族囤積糧食,還有去年出兵無果,少不得要計算被吳國敲詐的那一筆,獨獨就沒有受到天災的影響。

所以了,魯國的饑荒完全是出於人禍!

盜蹠是魯國人,關於這點毫無疑問,要不然就不會有一個“柳下”的字首了。

那盜蹠為什麼會成為奴隸呢?他是魯國人,不存在魯軍外出征戰帶回來的奴隸這一點,可能是失去了土地又把自己賤賣,也許父輩就是奴隸?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小,原因是世世代代作為奴隸沒有那麼強的反抗心理。

“何事致使隸臣起事?”智瑤問道。

奴隸就叫隸臣沒錯,某些方面也證明為人之臣畢竟就是下人。

子貢知道魯國發生了大規模的奴隸起事,只是不知道盜蹠為什麼會是領導者。

按照道理來說,發生了某件事情不可能沒有原因,關乎到個人就更加必定有其因由。

可以是盜蹠的某個親人遭到了悲慘的事情,刺激起了他的復仇心理,也能是自身與某個貴族有仇並且找到機會殺死,知道活不下去幹脆瘋狂一把。

能夠確認的是,沒有貴族會去調查盜蹠為什麼會暴起的原因,反思什麼的並不存在,他們只會將一切的過錯歸咎在盜蹠身上。

沒有得到答案的智瑤還是覺得很困惑,說道:“如何成勢,怎有數千之眾雲從?”

是啊,盜蹠是奴隸,怎麼經營出那麼廣的人際關係,起事之後的極短時間內拉起了將近萬人的隊伍呢?

不可能是盜蹠已經準備了很久。他就是個奴隸,起點是那麼低,準備的時間再久,一來沒有號召力,再則沒有掌握什麼資源,靠一張嘴巴拉攏那麼多人一塊起事,不可能的嘛!

所以答案只剩下一個!

也就是,魯國國內的奴隸生活狀況極度糟糕,反抗的思想早就在醞釀,缺的就是一絲火星被點燃,一旦有人發出第一聲怒吼,另外那些早就不堪忍受的奴隸也會立刻爆發。

子貢說道:“隸眾所過,邑邦夷平,以婦為食,人皆不活。”

什麼玩意???

那一支隊伍,他們竟然抓捕婦女當儲備糧!?

婦女一定不止是他們的糧食,還會是洩慾工具。

智瑤聽不得類似這樣的訊息。

倒不是智瑤的品德有多麼高尚,純粹是清楚女性的重要性,一旦某個集體的女性過於稀少,不止是生育率降低那麼簡單,帶來的將會是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再則,發生吃人了啊,還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吃人,誰聽到都會打從心裡排斥。

子貢又講了不少,比如魯國不是沒有出兵前往鎮壓,很尷尬的是魯軍竟然打不過盜蹠領導的隊伍。

一旦魯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盜蹠則是帶著隊伍逃竄進入山林再進行轉移。

魯國貴族的無能在這一次表現得更加徹底,他們非但打不過那一支隊伍,還被帶著耍了個團團轉。

智瑤一系列聽下來關注到一點,也就是魯國雖然無法剿滅盜蹠的這一支隊伍,他們還是在將盜蹠這一支隊伍慢慢逼得流竄到邊境,極為可能會逃竄出國。

“喚來程武。”智瑤吩咐道。

沒有多久,程武過來了。

智瑤下令道:“攜兩千騎兵與一‘旅’往‘秦’。如若此隸有所逼近,可跨境擊之。”

那個“秦”不是秦國,位於衛地的東北方向,原本屬於齊國的疆域,目前則是智氏的城邑之一。

這一邊看起來是盜蹠等人的流竄方向,一旦讓他們出了魯國地界,接下來一定會進入智氏的封地。

智瑤才不管消滅盜蹠這一支隊伍有沒有難度,第一個想法就是不准他們有進入自家封地的可能性。

“魯國君臣無能可見一斑,心思之歹毒,可誅也!”智瑤看似惱火地罵了一句。

事實就是那樣,且不論魯國是不是真的無力消滅那一支奴隸組成的隊伍,一再將他們朝邊境驅趕,有意無意都是禍及他國。

諸夏大地上不是第一次發生奴隸大規模起事了,曾經的夏以及商都有過。

其中,西岐之周就非常慣用爭取奴隸轉投的手段,一度還瓦解了殷商十數萬大軍,使之隸軍幹了臨陣倒戈的事情。

殷商確確實實有不少奴隸軍團,一般是被征服勢力的青壯組成,再使用他們去征討下一個攻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