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今年過後是戰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裡有很大的問題,等於魯國沒有得到周王室正式通知參加周敬王喪禮之前,選擇對周王室那邊發生的事情裝聾作啞。
最應該表現出周王室尊重的魯國這樣?其他諸侯會怎麼樣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呀!
其實,田氏倒是想尊重一下週王室,非常要命的是被吳國和智氏雙重逼迫,他們要是不如期舉行復國,不止陸上有智氏的大軍要殺過來,更為嚴重的是吳國威脅要進攻田氏在海上的島嶼據點。
吳國有能力從海上出兵嗎?他們已經用兩次從海路攻擊齊國證明,願意承受海航無法確定的損失攻打齊國,怎麼下不了狠心去攻打田氏海上的據點呢?
明知道海航的危險,夫差在一次之後繼續幹第二次,名副其實就是諸夏第一個敢於挑戰大海的君主啊!
所以,吳國不止是諸夏內河第一場規模浩大水戰的參與國,他們還是諸夏第一個使用海路攻打他國的國家。要是吳國沒有突然滅亡的話,好像會有很多可能性的啊?
在一個天上飄雪的日子,田氏的復國儀式舉行了。
以恢復對帝舜祭祀理由的話,其實應該有更多的諸侯派人前來參加才對,可是田氏對列國發出邀請,僅有吳國的一些小弟過來,更多的國家只當沒有這麼一回事。
另外,子貢雖然代表智氏出使田氏,人卻是不會正大光明地出現在儀式上。
這個是智氏雖然希望田氏復國,卻不會增強自己的存在感。
倒是伯噽當天盛裝出場,尤其還高調代表夫差進行祝賀,著實是大大出足了風頭。
站在不起眼角落的子貢看著閔子面無表情地念完了賀詞,又執行自己的其餘職責,很能理解到底為什麼會那樣。
雖然閔子沒有其餘幾個追求道德的同門那種精神潔癖,受命幹出這種事情還是心情會異常複雜。
一方面,閔子覺得恢復對帝舜的祭祀是好事。
另一方面,閔子則是覺得周天子薨逝期間這麼幹簡直是太不附合禮法了。
儀式比較簡陋,主持儀式的閔子全程木著一張臉,應該很高興的田氏一眾族人大多是一臉便秘表情,觀禮的諸侯使節幾乎無法掩飾看笑話以及排斥,使得這一場儀式的氣氛詭異到了極致。
當然了,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直至後面宴請完畢,好些國家的使節當晚就走,搞得本來心裡很堵的田乞一再昂天長嘆。
不對,陳國復立,田乞應該改稱陳君乞了。
好像又有什麼不對?以春秋的讀音來論,田通陳,只是田氏這一支在齊國這邊用“田”這個字行於文字,後面才以田氏留存後世。
陳君乞簡直煩透了越來越囂張的伯噽,又對代表智氏的子貢沒提什麼要求感到迷惑。
直至子貢提出告辭,著實讓田氏……,不對,要改稱陳氏,反正就是增加了他們的急迫感。
子貢還是選擇跟閔子同路,兩個人在路上藉機聊了不少。
期間,子貢得知留在魯國的師兄弟過得都不好,並且三桓的當代家主越來越昏聵,著實是不知道應該說什麼。
在路過魯國時,子貢聽到了一個訊息,魯國內部竟然發生了奴隸暴動事件,真心是有點被驚呆了。
領導奴隸暴動……或者說叫起義的人被稱為柳下蹠,他就是《莊子.盜蹠》裡面的那位“盜蹠”了。
當然,不管盜蹠還是柳下蹠都不是這位的名字。
叫柳下蹠,是他出生在一個叫柳下的地方,而蹠其實是“赤足奴隸”的簡稱。
至於叫盜蹠,其實從莊子的描述就能看得出是一種不認可。
根據《莊子.盜蹠》的記載,莊子記錄盜蹠曾率眾“休卒於泰山之陽”,另外有一段長文描述,也就是“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摳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來形容無法無天和充滿殘忍、暴行不斷。
子貢就知道一件事情,發生在魯國的奴隸起義成了烽火燎原的趨勢,並且打得魯國貴族各種嗷嗷叫。
禮儀之邦的魯國竟然發生了姬周有史以來的第一場大規模奴隸暴動?不知道是怎麼施行禮儀的。
不過,有周一朝的禮儀本來就吃人,奴隸階層能忍那麼久,其實就挺離譜。
等待子貢回國告知智瑤有奴隸暴動的事情。
智瑤聽後露出了謎一般的表情,心想:“說好大澤鄉起義是第一次有組織有力度對封建王朝的反抗,難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