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其實攏共滅亡過兩次,前次被楚國滅亡之後,礙於晉國南下的勢頭太足的關係,楚國不得不復立陳國用於穩定陳地;最後這一次楚國滅掉陳國發生在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滅就真的徹底滅了,國君也死於兵禍。

必須說明的是,楚國滅亡陳國攏共用了將近一百六十年的時間進行佈局,也就是從上往下進行滲透,最後再像是摘取成熟的果子那般,伸伸手就將陳國給滅亡了。

當前面臨滅國危機的還有蔡國,他們一樣是被楚國從上往下滲透得徹徹底底,只要楚國想滅掉蔡國,幾乎就是城頭改換旗幟的事情,壓根就沒有什麼難度。

陳國分離出去的公族不止田氏一家,他們的公族成員向各個列國遷徙,混得比較最好的當然是齊國田氏,其餘幾支也在列國有大夫爵。

“智氏為何可滅我,遲遲不發兵來滅?”田恆看上去很激動。

田氏剛剛送走吳國的使節團,少不得又是大大賄賂了伯噽一批禮物。

田恆激動的理由挺多,包括吳國表態支援田乞復立陳國,使得陳國成為兩次滅亡又成功復立的國家。

作為吳國正使的伯噽將話講得很好聽,什麼存亡續絕是身為霸主應該做的事情,看不慣楚國在南方橫行霸道之類。

歷史上幹過存亡續絕的齊國,也就是在齊桓公那一代。可是需要了解齊國是怎麼來做存亡續絕這件事情的。

首先,齊國的盟友遭到攻擊,請求齊國發兵前去救援,當時齊桓公問管夷吾要不要發兵去救,管夷吾的回答是可以先等一等。

為什麼等?當然是齊國現坐視盟友滅亡,後面發兵去光復盟友的國家,好將盟友變成徹底的傀儡呀。

伯噽一定是在欺負田氏不懂歷史,當著田氏父子的面講什麼存亡續絕,不等於明白說吳國要拿田氏建立的國家當傀儡國嗎?

至於為什麼田恆會用那種激動的神態提到智氏,其實就是智氏的使者子貢正在“介根”這邊。

子貢不提田氏再次弒君的事情,過來像是純粹跟田氏談生意,像是不經意間又威脅田氏不要跟吳國走得太近。

現在田氏很缺布匹,智氏願意拿布匹跟田氏換取食鹽。

話說,晉國並不缺食鹽,甚至晉國出產的食鹽還有剩餘,能夠向周邊的鄰居販售。

這樣一來,田氏哪能不明白智氏其實是在接濟,尤其智氏還願意向田氏有限的販售一批兵器,想要糧食也可以少量供應一批。

智氏是個什麼樣的家族,不可能展開慈善活動,對不對?

所以了,田恆算是看透了智氏想要什麼,就是真的搞不明白智氏為什麼希望田氏復國。

田乞已經閉目沉默了很久,能看出有著比較大的眼袋,明顯就是休息得很不好,精神壓力也是極大。

說起來,田氏真不是故意要殺掉齊君頑,他們就是錯誤的以為齊君頑要親征東萊,搶先去“夾谷”那邊設伏,哪裡知道齊君頑真正的目標是杞國,並且齊君頑會中箭不治身亡呢。

如果不是智氏在旁邊虎視眈眈,其實田氏這一波都能將齊君頑治下的大半疆域收入囊中,可惜的是田氏根本不敢做出任何刺激智氏的行為,深怕一旦刺激到智氏就要舉族出海避難了。

那種時時刻刻面臨生死存亡的感受,心理承受力差一些就要立刻精神崩潰,田氏還能頂住,並且立足於東萊,著實是非常不錯了。

“東海之外有陸,陸廣不知幾里,其上有猿?”田乞沒有睜開眼睛。

他說的東海其實是渤海,所謂的陸地就是朝鮮半島,至於猿則是當地跟原始人差不多的土著。

那麼看的話,田氏去朝鮮半島登陸的地點絕不是箕子朝鮮的勢力範圍。

他們應該是登陸了西漢時期設立的樂浪郡,或者乾脆是史學家所稱的無文土器半島土著族裔?(前者北棒,後者南棒)

無文土器文化這一批就是三韓的前身,他們目前習慣居住在山頂的洞穴之中,平時以採集和打獵為生,再來是還過著“果身”的生活,礙於生活條件太差身材太矮又披頭散髮,真心不怪田氏過去的人拿他們當猿看待。

田恆的激動褪去,換上了難過的表情,說道:“大人慾效仿箕子?”

田乞可算是睜開了眼睛,只是一種半眯,緩緩說道:“箕子出奔而活,國祚亦可儲存。既已得知域外有土,為何不作效仿?”

聽說,只是聽說,當時箕子只是帶著數百人逃亡,去了一處化外之地全面重來,期間不斷蒐羅和吸納當地的野人,花了十數年的時間就有了不錯的局面。

關於箕子,目前可不是什麼傳說,周王室那邊還有典籍記載可以查詢。

田乞有了舉族遷徙的念頭之後,派人去了周王室的典藏室,後面甚至派人去楚國的“郢”查證,還真給他們找到了相關的記錄。

既然箕子帶著幾百人都能混得風生水起,田氏拉上幾萬人去到化外之地豈不是能夠橫行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