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從來沒有喜歡過趙毋恤這個人,要說有多麼痛恨也是未必,純粹是因為知道一些“歷史答案”而感到忌憚罷了。

現在,趙毋恤的很多所作所為證明值得智瑤忌憚,為人夠狠夠毒,並且魄力也遠超九成九的當代人。

“我值得慶幸的是抓住機會讓趙氏在晉國除名,要是讓那個傢伙有安心經營的機會,必定會成為一條躲在暗處的毒蛇,要麼不動,動起來就是我最危險的時刻。”智瑤已經派出人手前往北方了。

那一片區域目前是樓煩人的勢力範圍,只是樓煩人沒有共主,各部落互相之間也不平靜,總的來說連認不認同是一個族裔都不好說。

智瑤將程武召喚過來,說道:“予你三千騎兵,尋趙氏蹤跡往北,得見並尋機而攻。”

程武不懂智瑤為什麼要抓著趙氏不放,還是恭恭敬敬應:“諾!”

智瑤又說道:“樓煩懼我,可使之,亦可使知之。”

樓煩人摻和了晉國的幾次戰事,沒有任何一次意外都被打得滿頭包。

恰恰是晉人的能打讓樓煩人感到忌憚,才有了趙毋恤去代國之後能夠輕易與幾個樓煩部落結盟。

現在,智氏必須讓樓煩人明白一點,一旦他們跟趙氏搞到一塊就會變成智氏的攻擊目標,還會用實際行動告知那些樓煩人,智氏為什麼會成為晉國公認第一強大的家族,乃至於是當今之世最強大的家族,沒有之一。

沒錯啊,以家族作為單位來說,智氏確確實實是最強大的那一個,乃至於比很多國家還要強大得多。

先後吞併了仇由國、中山國和衛國的智氏,增加了約四十萬的人口,後來又奪佔了齊國五分之二的疆域增加了三十五萬左右的人口。

目前,智氏的總人口約有二百五十萬,存在隱患的是後面用吞併方式增加的人口有沒有歸心。

人心那種玩意很難衡量,還是需要一次又一次試探才能有點譜,可是又會顯得很沒譜,因為人心本來就是善變的,可能上一刻還忠誠,下一秒就背叛了。

當然了,說二百五十萬人口是智瑤的一種估算,資料肯定不那麼準確,著實也很難做到準確。

“四年前開始大肆用軍功獎勵土地,肯定是迎來一波嬰兒潮,繼續持續分田下去,吃飽思淫暖,必然會有新的嬰兒潮的。”智瑤沒有用行政命令鼓勵生育,不是不想,完全是不敢。

光鼓勵生育沒有其餘保障?迎來的不會是嬰兒潮,是慘無人道的災難。

當前的年代之下,晉國這邊除非是到了“徒”的級別,要不然除非是野人,否則黎庶是需要家族來保障吃喝的。

那麼問題來了,黎庶……或者說家族的屬民,他們有在創造收益沒有錯,同時也是在進行消耗,要不要看每年糧食收成控制人口,免得基本的糧食供應無法保障呢?

很是尷尬的地方還有一點,不是人人都能當作兵源,一旦成為兵源幾乎就等於脫離生產,平時需要鍛鍊殺人技,還要時不時被集結起來教導聽從口令,少不得操練軍陣,也就等於家族不時時發動戰爭,家族還能向他們收稅,他們沒有額外收穫可能無法支撐家庭開支。

別看智瑤好幾次動輒集結幾十萬部隊,其實就是用來嚇唬人的,真要將他們拉出去作戰,用不著兩年的時間,信不信智氏自己先崩潰了?

看看智瑤屢次真正動用的兵力就知道了,最多的一次也就動用十二萬,並且持續的時間不超過四個月,說明智氏徵召十二萬的部隊,保持作戰狀態的極限大概也就是四個月。

那是生產力的限制,再證明或許能夠讓很多人成為士兵,要命的是生產的物資跟不上,無法持久的同時,還會發生自行崩潰的慘劇。

智氏比其他家族好很多,比如魏氏最多的時候出動八萬部隊,持續的時間不過才三個月,明顯徵召八萬士兵作戰三個月也是魏氏的極限。

“可惜晉國走不了魯國的路線,魯國的路線……好像也不足取。”智瑤看到了一份檔案,神情稍微愣了愣。

魯國之前跟晉國一樣,非野人就是家族治下,一樣為家族生產,同時也依賴家族提供生活保障。

後來,魯國進行改革,他們將井田制拿了出來,從國人開始分田,慢慢普及到除了野人之外的群體。

魯國玩井田制不足三十年的時間就玩成了莫名其妙的局面,大批自耕農成為某家族的屬民,不止人成了奴僕,土地也成了某家族名下。

那個當然是一種兼併,究竟是使用武力,還是其它什麼手段,反正給後世的豪強士紳留下了充足的土地兼併的經驗。

智瑤能夠確認魯國不是利用天災再製造人禍,無非就是當前中原屬於熱帶氣候,大概就是跟後世的兩廣差不多,區別就是到了冬季會下雪。

熱帶氣候又不缺雨水,甚至冬季會下雪,農業又能差到哪去呢?老天爺給面子,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災年。

所以了,真的很少能夠在史書上看到春秋時期出現災害的記載。

以前打的是“君子之戰”模式,不會去對黎庶製造殺戮,並且不會破壞生產設施,壞一些的年頭就是加稅,更壞就是被安排去賠償給戰勝方當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