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兩章連發,以後都是這樣。對了,繼續求月票,感激,感恩啊!

……………正…………文…………

我軍?

哦,是韓氏。

這訊息智瑤暫時沒有收到,多少訝異韓氏怎麼就栽跟斗了。

上一次晉國西征,智瑤已經率軍把秦國殲滅了三萬多兵力,以當前秦國的體量,不說是傷筋動骨,過去一年的時間而已,秦國那麼快就恢復了?

有那麼一個事實,目前的秦國是遊牧多於定居農耕的現狀,成份大約是四六開的樣子。這也是秦國城邑數量為什麼會那麼少,勢力範圍卻是有點大的原因所在。

那一種現狀之下,秦國的國力強不起來,再則就是行政指令很難通達,必將導致人員的調動會更加麻煩。

秦國的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兼併了太多的戎狄,再來跟秦人善於養馬有著比較大的關係。

比如說已經在秦國崛起的孟氏、西氏和白氏,其中的西氏和白氏就是一直保持遊牧的習性。

等待秦國的遊牧群體比定居農耕群體數量少,歷史沒有出現偏差的話,約要再過上四五十年,也就是秦國大體消化了戎狄,再意識到農業產能不足非但無法助漲國力增漲,太多人遊牧還不利於高層對國家的統治,開始了他們的一次國策大變革。

那一個變革持續的時間非常久,什麼時候完成這件事,史書沒有相關的記載,後人也就知道有那麼個行動,過程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魏駒搖頭苦笑,說道:“如此一來,西境必有顛覆。”

智瑤說道:“且看秦國是否遵從盟約。”

這不,智氏打齊國,搞到變成了齊國的救世主,還跟楚軍在齊國聯合弄了吳國一次,沒耽誤智氏想找吳國進行一些合作。

魏氏在攻略鄭國,期間也跟楚軍打了一次,後來似乎也談成了什麼合作的意向。

所以了,韓氏被秦軍擊敗,韓氏、智氏、魏氏……等等家族在同一個國家,以韓氏自己要西擴的意圖,不代表智氏跟魏氏需要跟秦國拼命呀。

智氏在跟齊國打,有讓其餘家族出力嗎?沒有。

同理,魏氏在折騰鄭國,不一樣沒有喊上其餘家族。

其實,智氏或魏氏想加入西擴也行,只是智氏的既定戰略是東擴,魏氏的擴張方向是南面,能在西邊獲得土地也不是智氏和魏氏迫切想得到的,韓氏能給智氏或魏氏什麼足夠動心的利益?

智瑤說道:“韓氏折損可重?”

沒記錯的話,韓氏這一次西征出動了三個“師”的兵力?

三個“師”對智氏來說不算多,折損掉也不會傷筋動骨,一些影響則是必然會產生。

魏駒搖了搖頭,說道:“不知折損幾何。”

要是魏駒有答案,該是多麼嚴密在監視韓氏;不是監視的問題對智瑤更大,等於說魏駒跟韓庚聯絡密切,兩家好到連機密也能互相告知了。

損失多少兵力確確實實就是一種機密,乃至於可能決定一個家族能不能繼續生存,哪裡是能夠隨便透露的呢?

智瑤覺得魏駒有點防著自己,不給前往“虎牢”就是猜測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