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玩的就是一手陽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個家庭還分主家和旁支,又或是兄弟姐妹各自的產業,大到國家又怎麼可能不存在派別?
說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又有多少王朝的至尊真的能對整個國家如臂指使?兩百多個皇帝之中,能夠說一不二的只是極少數而已。
智瑤只知道一個道理,想要提高生產熱情不能搞大鍋飯,當然也不能真的放任自由,該有的把控肯定要有。
所以了,為了達成一些目標,智瑤想要將這一次智氏獲得的土地賞賜一部分給中行錡,其餘跟隨出征的有功之人肯定也會獲得賞賜,只是他們獲得的土地不會是在晉國西境。
既然秦國認慫,智瑤詢問韓庚有沒有其它沒有完成的目標,韓庚給的答案是沒有,晉軍肯定是踏上了歸途。
花了二十七天重新抵達西征的起點,也就是再一次來到“大荔”區域,智瑤讓想離開的人可以直接走了。
“宗子些許言語或將引起風波?”中行錡對重新擁有屬於自己的封地感到很激動,自然而然對家族的一切更加用心。
他們已經來到“智”地。
智瑤知道是什麼風波,無非就是將好些人架起來而已。
等於說,智瑤沒有干涉其餘家族要怎麼賞賜有功之人,像之前榮耀歸於上層,真正立功的人卻一無所得,那些“主人”真的那麼幹,失去人心是超大機率的事情。
原因是智氏真的在做賞罰分明的事業,有功之人必有賞賜,有錯也會得到懲罰。
賞賜未必多,要的就是一個尺寸之功也有收穫。
懲罰不是某個誰的隨心所以,一切是根據軍法做定論。
智瑤主動改了話題,問道:“數十里封地,不知錡如何經營?”
提到這個,中行錡精神頭十足,長篇累牘地講述自己的開荒理念,並且還對家族提出了不少的要求,尤其是點名要了幾個人。
智瑤笑眯眯一一答應下來。
很早之前,智躒提過只是幫中行氏保管家業,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肯定還有人記得的。
智瑤不可能將人口、土地等等再歸還中行氏,只是不知道中行寅、中行錡等等中行氏的人了不瞭解這一點?
他們應該不瞭解,乃至於沒想過智瑤會是那種想法,很耐心地在等待哪天中行氏重新出現在晉國,智氏歸還本屬於中行氏的一切?
不是他們的想法天真,說白了就是當前時代那樣的情況很正常,復立的中行氏其實就是荀氏的一個小宗,荀氏以前是中行氏在做主,變成智氏在做荀氏的主罷了。
很多人不是智商不行了,他們純粹就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被淘汰。
當然了,智瑤後面會怎麼對待中行氏,看的是中行寅和中行錡的態度,就目前來看也許能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
因為是那種認知,中行寅將中行氏交到了智躒的手上,並且一點都不著急將“產業”拿回去。
智氏有處置過原屬於中行氏的人嗎?有的,只是處罰公正,並不算是清洗。好些有能力的人,他們目前在智氏也獲得了一席之地。總體看來,智氏真的沒有刻意針對誰,乃至於顯得極度的公平公正。
他們不懂智瑤的套路,內部兼併不一定要搞得血淋淋,分化拉攏才是最毒的一招啊!
中行錡的訴求得到滿足,會在“智”地等來一應物資以及索要的人才,隨後前往屬於自己的封地從零開始發展。
智瑤在“智”地時沒有任命新的邑宰,等來了智申新任命的人選,進行勉勵之後才踏上前往“新田”的道路。
他們這一次西征總共耗時約七個月的時間,以韓氏的角度就是圓滿完成既定目標,對其他家族也是各有所得。
對於智氏來說,收穫的不止是名望,也不是在秦地那邊有一塊新的封地。
智瑤這一次最大的收穫是讓狐氏、鍾氏攪和進了韓氏、魏氏的那一片區域。
說白了就是,狐氏、鍾氏和魏氏也有土地上的收穫,其中魏氏跟韓氏的糾葛變得更多了。
“那片區域是好地方,中行錡率先開墾會證明這一點的。”智瑤肯定是又在佈局,並且不是什麼陰謀,絕對的堂堂正正。
事實上,那邊就是沒有開墾而已,肯實地去經營的話,不用花費太大的代價,以本身的優勢就會成為一片產糧區。
不久之後,所有人都會看到那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