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各種事情全亂套(第1/2頁)
章節報錯
竟然派出騎兵去灘塗作戰?並不是的呀。
楚軍渡河之後,肯定不是擠在灘塗,他們會向內進發一段距離,再建立初步的營寨。
灘塗只是佔了楚軍營地大約十分之三,其餘位置算是泥土比較堅硬的地面,真不是灘塗那種滿是砂石或泥濘的地段。
智氏的騎兵,人的嘴巴里含著草進行牽馬趕路,戰馬四蹄被包上了布,嘴巴則是有馬嚼子防止嘶鳴出聲。
這是屬於即將發起夜襲的騎兵標配,好多影視作品都是這麼演的。
智瑤清楚天朝的影視作品比較不重視細節,講究的就是一個“能意會就好”的意思意思,沒有臨時要用才試試,發展騎兵的過程中早就進行過反覆的訓練和實驗。
感謝過了渭水的楚軍有清理掉植被,並且楚軍根本沒有來得及在營地外出立上欄柵,智氏的騎兵進入到足夠近的距離,騎士上了馬背等候命令。
智氏的騎兵在得到示意後,他們並不是立刻猛踢馬的腹部再拍打馬的屁股讓戰馬瞬間疾速狂奔,只是輕踢一下馬的腹部讓戰馬進入到一種穩速邁動四蹄的行進方式。
十三的月亮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光線,哪怕有夜盲症也不至於什麼都看不見,只是會讓視線顯得相對模糊。
其實吧?春秋時代計程車兵極少才會有夜盲症,他們有屬於的自己的不俗恆產,平時蔬菜和水果沒少吃,魚礙於“領主專利”的關係無法隨便獲取,也沒有白皮不吃動物“下水”的習慣,大多數士兵還是能在夜間視物的。
即便是人看得不那麼清楚,他們牽動的戰馬其實有著很強的夜視能力。根據現代科學研究,馬的夜視能力是正常人的六倍。
馬上要發起夜襲的智氏部隊,他們從三個方向緩緩靠近楚軍在渭水北岸的營地,
智氏的騎兵身後是緊隨的步兵,每一個方向約是五百騎兵搭配一千五百名步兵,其間並不存在戰車。
由騎兵打頭,又有步兵緊隨其後。
騎兵在緩行一段距離之後,得到示意開始加速,不久之後進入到高速馳騁狀態,隨後因為楚軍沒有欄柵、拒馬、鹿角等物阻攔,他們非常輕易就衝殺進去了。
直至智氏的騎兵殺進營地,不少楚軍士兵因為白天太疲勞的關係,別說是馬蹄聲和輕微的震動,哪怕是有人在旁邊高聲說話都無法將他們吵醒。
醒來的楚軍士兵則是一臉懵逼,倒不是分辨不出被襲營,純粹就是沒有緩解疲勞被驚醒,弄了個疲勞加倍的負面效果。
人在渭水南岸的白公勝在睡夢中被喊起來,聽到彙報連穿衣披甲都沒有做,來到河岸時看到的是對面猶如白晝的火光。
因為距離有點遠的關係,除非是視力真的好到出奇,要不然超過百米的距離,看去也就只能看到不斷晃動的人影罷了。
“敵軍多寡,來者何人?”白公勝問道。
今夜恰好是葉公督領值班,要命的是他派到渭水北岸的人還沒有回去,搞得對渭水北岸具體什麼情況全靠自己在渭水南岸觀看,得不到更詳細資訊。
他們能夠初步確認是晉軍,至於是屬於晉國哪個卿位家族,暫時沒有能夠看到能辨別家族歸屬的旗號。
遭遇到夜襲了?還是四分之一部隊在對岸,有四分之三在南岸的情況下。
白公勝一時間陷入進退失據的狀態。
渭水北岸不知道有多少晉軍,更不知道來的是哪個家族的軍隊,僅是這兩點都不知道,真就無法在第一時間拿出有依據的決斷。
葉公說道:“浮橋不可失!”
白公勝當然知道,一再踟躇才下令道:“子高率本部增援。”
有點把自己搭進去的葉公沒有猶豫,應“諾!”之後趕緊往本部駐紮的營區跑。
“聽說晉國出動了兩個軍團西征,韓氏的一個軍團正在攻打‘高陵’,智氏、狐氏、鍾氏行蹤不定,魏氏拱衛後方。北岸的晉軍有不少單騎走馬,來的是狐氏?”白公勝想道。
目前會大量使用騎馬作戰的家族真不是太多,晉國的狐氏化胡為夏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並且依舊保持著出征時攜帶大量馬匹舉動。
白公勝並不知道智氏已經在攻打趙氏時使用了騎兵的訊息,導致出現錯誤的判斷倒是顯得正常,絕不是什麼智商不足的誤判,純粹是一種先入為主而已。
既然猜測出渭水北岸的晉軍出自狐氏,白公勝也就不那麼慌了。
如果來的是智氏、魏氏,或者韓氏,楚軍這邊還會感到忌憚,並且他們對智氏和魏氏的忌憚比韓氏要更多一些。
韓氏在“高陵”。
魏氏在看顧晉軍的後路。
只有智氏和狐氏、鍾氏失去蹤跡,出現在渭水北岸的晉軍有大量單騎走馬,就白公勝看來不是狐氏又能是哪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