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先打楚軍準沒錯(第1/3頁)
章節報錯
渭水南岸的楚軍開始在做渡河準備,“高陵”那邊的訊息也傳了過來,說是秦軍開始與晉軍發生交戰。
“戰況如何?”
“回宗子,兩軍於‘高陵’西側列陣而戰,鼓聲震天,戰車縱橫,互有數千傷亡。”
智瑤開始有點迷糊了,到底有沒有聯合起來謀算智氏?
如果這一次真的是幾個家族聯合國外勢力佈局,以現在的資訊聯絡速度,再加上互相之間的信任度問題,那麼多的勢力進行聯合,誰當頭才能服眾,又是怎麼個緊密聯絡,尤其還要不被察覺呢?
要是他們真的聯合起來,打也會打起來,一次交鋒就是各自出現數千傷亡這種事情,首腦或許會不在意,底下的人該給什麼樣的交代?
帶著上一世記憶的智瑤,他其實是孃胎生出來,再自小在春秋時代的環境下長大,一些思想有別於現在的人,屬於春秋時代的風土人情以及三觀等等還是熟知的。
上一刻打生打死,下一秒卻哥兩好,類似的事情還挺多,尤其在春秋時代很是經常發生。
甚至可以說,春秋時代只要能拿主意的一國之君或是家主贊同某件事情,比起其他的年代更加不用在於底下人的感受。
事實就是那樣,比如智氏正在跟齊國打生打死,某天智申突然說要跟齊國和平相處,下面的人錯愕歸於錯愕,心裡再不服氣也會忠實地執行來自家主的命令。
所以了,諸夏曆史篇章的春秋與戰國,有些社會格局與其它方面或許落後,執行力卻是諸夏曆史篇章中最誇張的時代。關於這點從進行動員就能動輒拉出幾十萬軍隊,基本上就能看得出執行力就近怎麼樣了。
“不可生火,亦不可高聲喧譁,密切關注楚軍動向!”
“諾!”
智氏在盯著楚軍,自己一樣需要隱匿。
他們可以在其它位置生火造飯,麻煩一些將饅頭和湯運回來便是,只是有到了夜晚不能生火這一種困擾,相隔一條渭水跟楚軍相處了十來天,不像是被楚軍發現的模樣。
楚軍正在大肆砍伐木材,智氏的斥候還發現有楚軍駕舟在渭水進行探勘。
既是探勘哪個河段的水流比較平緩,再來也是查勘哪裡的灘塗適合登陸,再來決定哪裡最適合架橋,等等方面。
架橋?對啊,就是架橋。
不要以為是春秋時代,人們就沒有掌握假設浮橋技術。
如果說中原好多國家不會架各種橋,楚國和吳國在相關技術上,以時代侷限性上來說會處在比較領先地位。
那是楚國和吳國所處的區域有太多的河系,總不能往來都是乘船或駕舟,一些該建的橋樑絕對是要建立起來,要不然怎麼進行擴張,再進行有效統治?
“楚人善水,亦有浮木架橋之技。”智瑤在看著一夥楚軍忙碌。
這些楚軍有著不少剛造出來的舟和木筏,他們在河床較淺的地方打木樁,河床深一些的位置則是以舟或木筏充作浮力,先把舟或木筏固定在一個位置,上面在鋪上比較長又粗度不一合編的木排,六條浮橋正在緩慢的形成。
架設浮橋這種活對於現代人來說,其實哪怕沒有幹過,基本常識肯定是懂的,反覆試驗幾次絕對能夠掌握,併成功將浮橋搭設起來。
然而,架設浮橋在春秋時代卻是一種“秘技”啊!
“爾等,且仔細觀之。”
“唯!”
老智家還真沒有關於架設浮橋的科目,其主要原因是需要用到的時候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