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先打楚軍準沒錯(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是笑話,卻好像是笑話那般,中原列國碰到河流大多的做法是,一旦這邊的河段過不去,大不了找可以過去的淺灘,一回生二回熟之後,敵軍會從哪裡過河基本都是一清二楚,防禦的時候在那邊陳兵就行了。
現在掌握跨河建橋技術國家多嗎?指的是那種河面寬度百米以上的造橋技術,建成之後可以長久使用的那種。
老實說,還真的沒有幾個掌握在河面寬度數十米、上百米、幾百米修建永固模式橋樑的國家。
比較詭異的是,楚國和吳國同樣不具備那種技術,唯一掌握相關技術的竟然是秦國!
晉國的“昆都”有一條橫跨汾水的石橋。而這一條橋樑就是秦國的某位公子督造的,提供晉人上百年便利之久,並且至今還在繼續使用。
更加詭異的是,秦國境內並沒有橫跨河面超過百米的橋樑。
“宗子,楚軍修六橋之多,進度甚是急切。”智林算是新一輩中開始展露頭角的人之一。
智瑤還是希望有族人能頂上來的,前提是這位族人的血緣關係離智申遠一些。
真不是智瑤有太深的陰暗心理,純粹是宗族模式下的一種必要防備。
在宗族模式下,與當代家主血緣關係越近越容易合情合理搞事情,智瑤要做的事情不允許家族內出現什麼攔路虎,要不然還處心積慮讓同袍兄長別出是為哪般?
智瑤為什麼親自過來躲著看楚軍的架橋?還不是智氏內部沒有一個能看出修橋進度的人,他需要親自過來看看,再推測楚軍什麼時候能把浮橋架好。
有楚軍士兵要到渭水北岸了。
“退罷。”智瑤說完轉身就走。
楚軍想要渡河,肯定不能悶頭就闖,先派人到渭水北岸查探一番屬於必然。
智瑤回到營地將眾軍官喚來,說道:“楚軍七日之內必當渡河。如無意外,屆時便是我等出擊之時。”
眾人的神情立刻變得很嚴肅。
程武問道:“不知‘高陵’戰況如何?”
反正不會是智瑤親自回答。
在“高陵”爆發的交戰已經持續六天,第一天狠狠地碰撞了一次,後面的交戰烈度只能說是不溫不火。
秦國那邊給出了邀請會獵的理由,講的是解氏願意舉族遷徙到秦國生活,晉國其餘家族對解氏的截殺非常不合理。
秦國為了怒罵晉國,還拿晉國曾經接納侯晉“五氏叛亂”當作例子,反正就是罵得在場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還嘴。
另外,原本藏匿在北地山區的那股藏兵現身了。
果然是趙毋恤親率大軍,趙氏來了兩個“師”的兵力,還有白翟約兩萬人馬,又有接近一萬左右的樓煩人,合計就是約五萬左右的聯軍。
他們沒有奔向“高陵”戰場,出現之後直接對著洛水方向而去,一點都不掩飾要切斷晉軍後路的意圖。
一系列的戰況走勢,開始讓智瑤懷疑之前是不是自己多想了。
然而,哪天秦軍不與韓氏所部殺個昏天暗地,還是會讓智瑤內心存疑。
智瑤的這種疑神疑鬼狀態不會消失,相反會因為一個念頭的產生,影響到後續的對外交流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