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法子的呀!

無法一眼全覽,只能盡力辨別敵軍的旗號,再從旗號去推敲有多少人。

比較尷尬的是,楚國的軍隊編制一直挺亂,他們不講究什麼“軍”、“師”、“旅”、“卒”、“兩”、“什”、“伍”,玩的是哪個貴族帶來多少,以一個家族為基礎編制單位,大貴族就兵多,小貴族就兵少。

貴族會有自己的編制,可是他們亮出的是家族的旗號,不像中原的軍隊“軍”就是軍團級別的旌旗,“師”會有屬於師級別的戰旗。

這個也就導致很多時候連楚軍統帥,他們都不知道自己麾下到底有多少人,光聽貴族自行報出數量,再做一個資料匯總了。

智瑤決定再等等。

現在,智瑤想要的是派回國內的人趕緊回來,好知道國內有沒有出現異動。

在智氏這一路軍隊內外皆防的時候,三四萬秦軍經過八天的行軍抵達了“高陵”附近,駐紮在“高陵”西北方向一座山體的東面。

到來的秦軍很謹慎地跟晉軍保持十里的距離,選擇依山傍水的位置駐紮,隨後趙伯魯充當秦國使節進行了出使。

智瑤沒有讓韓庚得知自己在哪個地方,對“高陵”那邊的動向則是能夠做到大體掌握。

當趙伯魯成了秦國使節去晉軍營地的事情發生之後,人在當地的韓庚怎麼想或會怎麼做,智瑤不想去多猜。

智瑤只覺得世間再怎麼變幻無常,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他們再怎麼落魄都會過得比普通人更好。

怎麼說呢?不說趙伯魯成了喪家之犬,帶上幾十人逃到秦國,他現在成了秦國的封號大夫,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封地,治下也有了數萬人。

這種操作對於貴族出身的人太尋常了,要麼是祖上積德仍在,不然就是自己掌握的知識就是依仗,反正到哪了都能過上不錯的生活,以時代而言真心是普通人羨慕又不可得的待遇。

“瑤聞趙伯魯已成秦國公族?”

“然也。”

好吧,誰讓兩趙是一家,他們也還沒有變得水火不容呢。

秦國立刻吸納趙伯魯並給予公族的待遇,看上去顯得有情有義,何嘗不是一大幫秦人內心狂喜,覺得可算是有超規格的帶路黨來投。

這件事情不止對秦國東出在山川地理上的能夠彌補劣勢,根本核心還是的政治意義極大。

簡單的道理,別看趙氏在晉國除名,趙氏在晉國經營了兩三百年,不可能短暫時間內影響力消失,必定會儲存著一些人脈關係。那些人或許做不到雪中送炭,某天錦上添花總是可以的。

智瑤還是在等,等著韓庚會不會主動匯報趙伯魯都講了些什麼,上報的資訊跟智瑤掌握的資訊是不是一致。

至於說韓庚被趙伯魯勸說得退兵之類?絕對不敢這麼寫,現實倒是有可能發生。

畢竟,現實有時候比還離奇。

“秦君邀我會獵,行以詭詐手段,藏兵於北地、渭水之南。韓氏一‘軍’在‘高陵’,方克‘高陵’,以秦對陣並無後顧之憂。”

“若秦軍與韓氏酣戰,便是楚軍渡河北上之日,北地藏兵現身襲我糧道之時。”

“屆時,狐氏可襲擾秦軍後路,瑤襲楚軍半渡之時,魏氏善守必不使我軍後路有失。”

籍秦聽著,一再忍住沒有說話。

那是在幾個家族沒有勾結外部謀算智氏為前提。

戰前智瑤將該做的準備和方案都進行部署,針對的是秦軍、楚軍和趙氏、白翟、等外部敵軍。

可以說,沒有發生魏氏、韓氏或加上其他家族跟外部合謀算計智氏的事情,他們這一次出征哪怕敵人增加了楚國、趙氏或其他什麼敵人,晉軍頂多是看出現多少死傷,根本沒有輸掉戰爭的可能!

看就看,事態到底是怎麼個回事。

智瑤能夠忍著耗費十多年,乃至於用更多的時間來發展智氏,碰上了這麼撲朔迷離的現狀,會有更大的耐心。

反正,該做的準備已經安排了,智瑤等著看便是!

------題外話------

大佬新書《原始人日記》:穿越成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的單身狗,只能靠搓繩編筐打發時間,帶領原始人打獵種田討生活,為了紀念自己的發明創造,他堅持天天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