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確認闞止廢話講完,大概內心也很尷尬,也就說道:“今次邀足下前來,乃為公子壬所提借兵一事。”

話是那麼好,實際上公子壬一來年紀很小,再來就是手中並沒有拿得出手的實力。他被推舉將要即位成為齊君,真正的話事人卻是齊國的一些公族。

拿闞止來說,他其實也是一個被齊國公族推出來的人物,有點意思的是他跟公子壬早就認識,並且兩個人的私交還非常不錯。

闞止聽到智瑤可算拿出肉戲,不由精神一振。

“智氏自是有兵可借,不知齊國以何報我?”智瑤問道。

闞止答道:“必當結草以報!”

這話讓智瑤有點愣神。

成語“結草銜環”中的“結草”是晉人給諸夏的貢獻,主角是魏氏的魏顆;“銜環”的主角楊震則是要到東漢才出生了。

所以了,結草銜環這個成語現在還不完整,闞止用“結草”來回應智瑤,瞭解成語背景故事會覺得有點荒謬。

不是其它,智氏一直在入侵齊國,算是齊國的仇人,絕沒有什麼恩情。

結果闞止要“結草”想報?豈不是智氏入侵齊國變成了一種施恩了???

智瑤猜測闞止不該是不學無術的人。

那麼,闞止用“結草”這個詞就顯得很有意思了。

“田乞弒君,想必《齊太史》便是如此記載?”智瑤說的《齊太史》就是齊國的史書。

這本《齊太史》中屬於姜姓呂氏的篇章被修改了不少,乃至於進行了刪減。

闞止答道:“正是。”

還是那一句話,不要小看當今史官的節操,他們負責記載歷史,只會去記錄發生的,不新增自己的猜測,也不去管那件“事實”為什麼會發生。

比如說,崔杼因為被戴了綠帽子而弒君,跟史官講道理,史官還是隻記載崔杼弒君的事實;然後,崔杼以理據爭說先被戴綠帽子才殺死齊莊公,至少應該把事情的緣由記錄進去,遭到史官的拒絕,崔杼殺了一個又一個史官,還是沒有能夠有所改變。

而崔杼因為戴綠帽子而弒君這件事情,還是魯國太史聽說了在《春秋》上面給進行的記錄,後人才知道是這麼一回事,“戴綠帽”也就成了男人的恥辱。

當然了,關於“戴綠帽”是網路時代的徹底流傳開,往前的年代知道的人並不多,歷朝歷代也就不以為戴上綠色的帽子有什麼不對勁。

跟崔杼弒君一樣,田乞被記載為弒君了。

可是,齊國的史官一樣沒有記錄詳細過程,單純記載結果而已。

智瑤提出要地盤的話題。

闞止可不敢答應下來,提出以其它方面來進行補償,其中包括承諾公子壬統治下的齊國會作為智氏最忠實的盟友。

那樣的話,是不是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偏偏智瑤後面邀請史官過來。

闞止見到有史官在場可不敢再隨意說話。

智瑤為什麼要邀請史官在場?他就是想玩手段,卻是不想留下什麼口舌之患。

“智氏出兵可也。”智瑤說道。

闞止大喜,謹慎地看了一眼在場的史官,詢問智氏有什麼要求。

智瑤卻是說道:“齊國現無君主在位?此事可隨後再談。”

為了這麼一兩句話,搞出邀請史官來記錄的場面,著實是把闞止給鬧糊塗了。

闞止不懂的是智瑤就想歷史明確記錄這一兩句話。

到時候,史書上會明明白白記載是齊國的闞止代表公子壬邀請智氏出兵齊國,往後智氏在齊國的軍事行動就有了法統上的支援。

不要小看這一點,沒有這一點智氏幹什麼事情都存在爭議,有了這一點,後面再發生了什麼事情,當代會定義為齊國的國策失誤,有什麼下場屬於咎由自取。

------題外話------

有點趕,錯別字後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