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廣積糧,勤練兵,之後?(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田乞確實不得不動手,再不動手就要演變成中行寅幫齊君陽生說服智氏,玩一手借外力除掉國賊的操作了。
智氏首次攻打齊國就是用討伐田氏的名義,後來則是變成了一筆糊塗賬。
對於智氏來說,甭管什麼都只是一個出師有名的藉口,齊國的好多人卻不是那麼看的。
田氏弄權是事實,尤其在齊國公族看來,田乞竟然以外姓的身份獲得正卿的位置,僅僅這一點在齊國公族看來就屬於亂臣賊子,更別說在田乞的主政下,齊國屢屢出現喪權辱國的事了。
這麼說吧,不提智氏一再侵佔齊國的城邑,僅是齊國跟吳國打了一場“夷陵之戰”卻大敗虧輸,執政要不要下臺?
齊國沒有敗軍殺將的傳統,國家一再出現不利情況,執政怎麼都要承擔起相應責任,自尊心強一些的人早該自殺謝罪了。
然而,田乞非但沒有下臺,還趁著國家一再戰敗剪除異己。這樣的人,不是亂臣賊子是什麼?
所以,田乞真的應該害怕齊君陽生借中行寅跟智氏形成溝通,哪怕是暫時出賣齊國的利益,除掉田氏就不存在困難了。
上面那個不是齊君陽生自己的想法,他就是純粹要真正掌權而已。
有那些想的是齊國的公族,他們也真的聯絡上了智氏。
司馬穰苴這一次來到一點都不想進入的“新田”,主要就是事情真的太大了!
話說,好些名氣很大的人都不想到“新田”來,他們到底是什麼個意思?
孔子不想到“新田”是覺得沒有一個賢人,並且覺得天下齷蹉事讓“新田”佔了其中的一半。
其餘人呢?他們有的因為“曲沃代翼”的因素,再來就是“新田”這個地方帶給好多列國屈辱了。
“齊公族合我討逆?”智瑤臉色看上去很懵逼,內心則是在狂喜。
國家權力落到了外姓手裡?這個人還是晏嬰提過的天生反骨,也就是齊國公族無能才會讓事態走到今天這一步,早期的鄭國在子產的支援下是公族全面剪除有崛起之勢的外姓貴族。
司馬穰苴說道:“主事之人乃是闞止。”
這人是誰?智瑤之前還真沒有注意到。
闞止是姜姓闞氏,看起來就是齊國公族的一支,不帶公子或公孫字首,又說明跟當代齊君的血緣關係有點遠了。
“宗子,此次齊國使節便是闞止。我聞公子壬已有任闞止為‘右卿’之意。”司馬穰苴補了一句。
用後面的說法,其實就是右丞相。
等於說,公子壬還沒有正式繼位就要分了田乞的權力。
智瑤有些話不好明說。
現在並不是智氏滅掉齊國的好時機,哪怕是能夠一次滅掉,還是會搞那種緩步蠶食的操作。
原因?智氏近些年擴張的速度有些快,沒有將那些擴張消化再有產出,佔領了等於是一種負擔。
最為現實的是,齊國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很難有精確的數字,怎麼都有個一百七八十萬的人吧?
智氏吞併掉中山國之後,林林總總各種身份加起來也就一百八十萬或一百九十萬人,剛剛吞併了有三四十萬人口的衛國,沒有來得及消化又要去吞併有一百八十萬人口左右的齊國,瘋了嗎?
“闞止乃是成事之人?”智瑤問道。
司馬穰苴就實說道:“其人或有謀略?然,膽氣略小,難以成事也。”
智瑤覺得也是。
如果這個叫闞止的人真的牛逼,田氏就會在田乞這一代人完蛋,哪來的田氏代齊。
既然司馬穰苴料定闞止無法剷除田乞,又或者說這一代的齊國公族根本鬥不過田氏,一下子就讓智瑤一些話可以講了。
還是那個觀點,智氏要滅齊國之前,齊國必需先發生篡國的事情,到時候智氏再滅掉篡國者,不止名份上有說頭,齊人的抵抗意識也不會那麼強。
司馬穰苴是玩戰略的人,才不會覺得智瑤的謀劃陰險,反而覺得那麼操作簡直是再睿智不過了。
“今時今日,眾家尚不得知我家攻克‘晉陽’一事。‘晉陽’孤懸在北,沿途亦被我家切斷,可以此為由行諸多事宜。”智瑤給了一個大方向。
司馬穰苴懂了。
無非就是智氏假意答應闞止會相助,其間從齊國獲得“譚”的主權,乃至於連濟水上游的主權都拿到手。
地盤上的好處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讓齊國內亂爆發,再搞一些讓田氏有進無退的操作。
這種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司馬穰苴整個人都亢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