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老魏家很不對勁呀!(第1/3頁)
章節報錯
智氏滅掉衛國再進行吞併的事情是幹定了,誰勸說或是威脅都沒有用!
這是智瑤萬分清楚一件事情,做事莫過於不能太過左搖右擺,更不能因為遇到了阻力就半途而廢,上位者一次這樣之後,以後下面的誰執行起來都很難能夠態度堅決。
再則說了,智瑤堅持認為現在再將吳軍勾引北上最為恰當,能讓齊國、魯國、宋國、鄭國跟吳國聯盟再出兵也是時機最合適的時候。
怎麼說呢?吳國打贏了齊國卻是輸給了晉國,不就等於是吳國陷入虛弱的階段嗎?
虛弱的吳國竭盡全力也就那樣,與諸侯進行聯盟的話,朝堂之中的意見會更傾向於保守策略。
等上個幾年或十來年,等以後吳國緩過氣來再組織聯軍,肯定會比現在更加強大。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魏駒說道:“秦一再異動,諸侯來攻必有秦國。”
這點智瑤怎麼可能沒有考慮進去。
智瑤說道:“伯也?必鞭撻諸侯,使諸侯感於恩德。”
國家與國家之間,還有什麼比痛揍一頓,讓對方明白自己武德充沛,才知道沒有滅掉對方是一種在施捨的事情嗎?
這個道理魏駒肯定懂,一切只因為晉國闊起來之後就是那麼幹的。
所以,晉國能夠先成為中原霸主,隨後又再鎮壓天下諸侯,真不是依靠堅挺的人品,也不是在處理諸侯糾紛上面能夠做到公允,仰仗的是能鎮壓不服的武力。
說到公允,晉國長久以來就是一再偏幫魯國。裡面固然有晉國需要打壓齊國,不使齊國有再次崛起的因素,幫魯國反正就是幫得很偏心。
比較氣人的是,魯國一直受到晉國的恩惠,嘴巴上沒有留口德也就算了,本國的國史記載上,書寫晉國也是一種窮兵黷武的國家。
現在?魯國先是跟挑戰晉國霸權的吳國玩到一塊,乃至於要跟其餘諸侯組成聯軍討伐晉國了。
不過,之前魯國就好幾次對晉國恩將仇報,晉國看似沒有能力繼續罩著魯國,或者晉國不打算再罩著魯國,搞到當下那種地步,其實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智瑤問魏駒,道:“因何諸侯以為我式微?”
這個“我”指的是晉國。
魏駒知道答案,嘴上卻說道:“趙簡子之因也。”
還不是在趙鞅的謀劃之下晉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內亂,一下子滅掉了兩個卿位家族,並且開啟了外部諸侯干涉晉國內政的先河。
認真來說,那一次內亂之後,別看智氏、魏氏、韓氏、趙氏吃得滿嘴流油,內戰中戰死或殘廢計程車兵數量太龐大,物資上的損耗不計其數,相當多生產設施也是遭到了破壞。
所以是好些家族或許得到壯大,實際上晉國整體實力是遭到削弱。
更為嚴重是有了諸侯聯合起來干涉晉國內政的例子,哪怕晉國的實力依舊強橫,一下子卻是讓列國對晉國的恐懼感大大降低了。
心態呀,一個人不再畏懼另一個人,哪可能會再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呢?
上升到國家的高度,一旦不再畏懼就沒有可能再次次讓步,不是逼得太甚都敢比劃兩下子,輪到要玩命是真的敢玩命了。
智瑤卻是聽得一愣。
剛才魏駒說什麼了來著?是說晉國現在這樣趙鞅要負最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