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滅衛,並齊,吞晉?(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直待在“新田”的智瑤發現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光是檢視和批示各種文牘,一天到晚連吃口飯的時間幾乎都要沒有,上廁所都得一手拿著文牘和另一支手捏著筆。
“相關的行政制度要搞起來了啊!”智瑤堅持了一個月,近期變得開始有耳鳴聲了!
其實,平時不會有那麼多事,主要是近期老智家的動作太多太大,列國也被刺激到,合起來的反饋才會那麼劇烈。
首先,老智家真的把“濮陽”拿下了。
當然不是一種騙城的方式,正大光明通知對方,再使用攻城的方式,花費了半個月才給攻克下來。
這是智徐吾想要學智瑤圍點打援,消滅衛國更多的軍隊,為以後的兼併減少麻煩。
比較可惜的是衛國各地方貴族,他們也不知道是反應遲鈍,還是對什麼不滿,僅有少數一些衛國貴族出兵援救都城,大多數衛國貴族乾的事情是集結家族私軍原地自保。
現在智氏面臨一個問題,控制了南子、衛君輒以及許多公子、公孫,連帶衛國大批頂級貴族也捏在手裡,應該怎麼去處置他們。
“他們願意道歉,割土也沒有問題,實在是表現得太配合了!”智瑤從來沒有想過會因為對方配合而苦惱。
依照智申的意思,要求衛國割讓幾個城邑就行了,可不要在衛國那麼配合的情況下再幹出滅國的事情,要不然智氏哪怕這一次能滅掉衛國,接下來名聲絕對是要臭不可聞。再跟其餘列國交戰的話,必將逼得列國君主和公族跟智氏玩命。
智瑤部分贊成智申的說法。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要衛國割讓城池的話,割幾座,又是哪些地方的城邑呢?
所以是,衛國這一次躺平,一下子給智瑤造成了老大難題。
如果衛國堅決抵抗,相反智瑤會感覺很開心,滅掉衛國可能會有更大的損失,兼併起來則是在輿論上俱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現在的情況是,衛國選擇了躺平,反倒是逼得智氏不能將衛國折騰得太慘了。
“如我邀公子蒯聵前來作客,如何?”智瑤問的是孫武。
沒錯,就是那一位孫武。他在十天前抵達晉國,今天才抵達“新田”並進入智氏家宅。
這裡面有比較長的一段故事,跟晉國在“艾陵”給了吳國一記狠的,隨後宰予在吳國內部給孫武編小故事的關係很大。
孫武剛見到智瑤,沒有來得及破口大罵,又或是談一談那些小故事的事情,人剛坐下就被問了那麼一句,整個人都呆了。
“抑或割衛之‘戚’、‘圉’、‘青丘’三城。孫子以為如何?”智瑤又問道。
“……”孫武覺得自己應該好好捋一捋。
人在山中修書,天上砸下好大一口鍋,不止伍子胥的死跟自己有關,連帶夫差出兵北上遭遇慘敗也是自己的責任。這些都叫什麼事?
還有更過份的地方,有傳言說楚國邀請孫武前往任職,一給就是令尹的職位。
毛病了啊!
人家楚國什麼時候出現過非公族的令尹?當前的子西要栽培白公勝,誰看不出來呢?
有那麼些小故事倒是有理有據,例如越國正在醞釀復仇,孫武早有發現卻是沒有力諫夫差再次滅掉越國;然後就是弱齊的國策不對,吳國應該做是跟齊國結盟,一起挑戰晉國的霸權。
孫武低嘆了一口氣,比較無奈地說道:“武只願修書,如何得此災禍?”
智瑤只知道人來了就行,不願意幹活也能白養著,不再問計,笑著說道:“智氏有一城曰‘黃父’。此城可容大賢,師李亦在。”
沒法子。
孔子現在的名聲挺大,就是負面的名聲多一些。
能算上是賢者的人不少,老子雖然還沒有幹成什麼大事,僅僅是當過周王室的典藏就是一種別人沒有的資歷,別說有相當多名聲很大的人專門前往請教這一事實了。
孫武好像對老子沒有興趣。
智瑤又說道:“穰苴亦在我家。”
這個就引起孫武的興趣了。
說起來,司馬穰苴和孫武還是本家。兩人都是田氏的出身,只是不清楚有沒有過接觸了。
孫武並不想跟智瑤多聊點什麼,實際上能好好地講幾句話都算有禮貌了。他來晉國,需要先看看智氏各封地的情況,隨後再親眼見識一下智氏私軍的戰力,之後才跟智瑤有得聊。
智瑤在得知孫武想做什麼之後,攔是肯定不會攔著,乃至於會暫時放下手裡的工作,刻意又專門地帶上孫武先到“黃父”一遊。
因為有過刺殺的事件,輪到智瑤出門的時候,五十名甲士是標配,少不得一些身手靈活又矯健的武士,外圍則是必須有人先行探查,安保的規格方面比一國之君都要高。
孫武並不介意去“黃父”,到了地方直接說讓智瑤不要跟著,跟著想看到實際狀況太不容易,自己逛一逛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