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對智氏來說足夠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難道不是為了保住“譚”地嗎?
所以是,智瑤自己說出來,搞得魏駒有點疑神疑鬼了。
接下來,智瑤跟魏駒講了很多,首先就是吳軍結硬寨真的強攻晉軍會付出極大傷亡,再來就是齊國那邊態度不明將導致他們陷入比較危險的境地。
“誘吳軍出寨,尋機返身而戰?”魏駒聽懂了。
智瑤說道:“瑤以為吳君必然仍舊留於營寨,為此已圍吳軍偏師。如若吳軍不往救之,亦無出營?此役僅於此矣。”
魏駒想了想,不願意承認,可是又明白智瑤的決定是對的。
這個跟智氏是不是要死保新到手的“譚”有關,問題是吳軍太烏龜的話,他們真的沒有必要付出極大傷亡代價的硬打。
“此戰吳國折損兵力過六萬,齊國十萬大軍幾近全軍覆沒。”智瑤還是沒有提魯軍。
不是他們瞧不起魯軍,完全是魯國沒有什麼好讓晉國瞧得起的地方。
魏駒儘管依舊覺得智瑤看顧智氏的利益,可是已經被智瑤給說服了。
“平心而論,智瑤能做到這一步,沒有什麼能夠責怪的地方。已經遠比歷任‘元戎’,乃至於各家的家主更看顧國家利益。”魏駒心裡承認這一點。
可以將魏駒的看法視作一種比爛,爛人太多太多了,導致智瑤不是最爛的那一個。
那麼就是,智氏想要保住“譚”地,又能顧全晉國的利益?
想要撤軍對不對?晉軍肯定不是說撤就撤,甚至在撤退之前還從三個方向加強了對吳軍營寨的進攻力度,以保證排程和準備不被吳軍窺探到。
面對晉軍突然間又加強攻勢,包括夫差在內的吳人都感覺到了明顯的不對勁。
“必是援軍已近!”茹曹說了一個最可能的猜測。
外部的訊息已經很久沒有送到他們手上,看晉軍也沒有明顯的減員,暫時並不清楚已經有好幾支偏師被晉軍消滅的現實。
逢同用困惑的表情說道:“大王,如有援軍,十日之前便當抵達,為何……”
其實,真有援軍的話,以他們跟各部偏師相隔的距離,快的話就該在二十天前就趕到。
不過呢,那些吳軍本來是在跟齊軍交戰,想撤退需要事先做好相關準備,怎麼都會被耽誤一些時日的。
夫差沒有說話。
好些吳軍將領的臉色卻是一下子變得有點不好看。
以為大家都是傻子,只有逢同是一個大聰明嗎?他們只是覺得越是在這種時候,一些喪氣話應該少說罷了。
“齊國必趁勢奪‘譚’罷?”夫差一臉若有所思地問道。
那個“譚”地雖然地廣人稀,以地理位置而言對齊國卻是無比重要,一旦失去“譚”地的話,濟水上游就會成為飛地。
而濟水上游是齊國的紡織產業集中地,不要說那邊更是生絲的產出地,失去了濟水上游的齊國一下子就該從一個雙腿走路的巨人變成獨腳蹦了。
雙腿?紡織和製鹽就是齊國的兩條腿,失去其中的一項都將讓齊國財政出現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