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的做法是派出人手前往各處宣揚齊國悖盟的訊息,另一邊則是開始考慮撤圍了。

不是什麼虎頭蛇尾,智瑤本來就沒有想過要幹掉夫差,能消滅多少吳軍則是純粹看對方能夠有多麼配合。

吳軍跟齊軍交戰,吳國一方折損了三四萬,齊軍摺進去七八萬,雙方計程車兵損失其實已經非常慘重,別提其它物資的損耗了。

沒有晉國派兵前來這麼一回事,打從事實上齊國就是再次遭到了傷筋動骨級別的削弱,吳國也落得有點元氣大傷的下場。

“我們在這邊消滅的吳軍大約是一萬左右?外圍消滅的吳軍約在兩萬之間。”智瑤一直有在統計,只是資料真的無法做到精確。

那樣一來,算上吳軍跟齊軍交戰的折損,十萬吳軍北上小半年已經損員六萬以上了。

智瑤率軍抵達“艾陵”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個月,怎麼才在這邊的戰場消滅一萬左右的吳軍呢?其實這個就是夫差結硬寨的好處了。

因為硬寨的存在,晉軍只是前期趁其不備佔了一波大便宜,後來吳軍損失最大的是展如三千吳軍被全殲,其餘時候別看一直在打,雙方的死傷實際上並不大。

智瑤手頭有智氏參戰部隊的傷亡資料,戰死三百零九人,重傷二十七人,輕傷沒有進行正經的統計。

實際上,智瑤培訓出一批戰場急救人員之後,智氏計程車兵除非是當場戰死,不是致命傷還屬於有救的型別能得到較為良好的救治,陣亡率得到了極大的降低。

裡面當然也有護具優良的關係,跟武器的鋒利肯定也有聯絡,再每一次都傷亡慘重的話,智瑤十多年來的努力還有什麼用呢。

不止魏氏沒有給智瑤送來本部的傷亡彙報,狐氏那邊其實也沒有。他們其實應該每天向智瑤進行彙報,免得智瑤錯估他們手頭的可戰之兵數量,發出一些錯誤的指令。

問題的關鍵是,晉國是這樣,列國也是這般,除非主將問,要不然不會主動提起。

“你往主處,告知拔營向北。”智瑤在吩咐臺狐。

帳內有其餘人,有的話智瑤就不會講那話了。

這是智瑤覺得真的沒有必要再打下去,再來也是進行這一戰的最後一次嘗試,幹什麼之前先要確保智申的安全。

什麼最後一次嘗試?無非就是智瑤比較顧家,不想齊國重新奪回“譚”地,要用撤軍最後勾引夫差一波。

來自智瑤的命令傳到魏氏這邊。

“撤軍?”魏駒聽完命令比較詫異。

他們現在還不知道齊國那邊的事情,僅是知道這邊的吳軍現狀越來越糟糕,認為繼續圍困下去有機會全殲這一批吳軍。

間伯說道:“或是它處有變。”

關於“艾陵”的齊軍跑了又被智氏消滅一部分這一點,魏氏還是知道的。

再結合智氏從齊國那邊佔奪了“譚”地,一番梳理下來,魏駒的臉色變得有點不好看了。

說好的為了晉國恢復霸業而奮鬥,一關乎到自家的利益,國家利益就被放到一邊去了!

魏駒的怒火正在一點點積累時,突然間智瑤親自過來了。

“為何撤軍?”魏駒是笑著問出這句話。

智瑤露出啞然失笑的表情,說道:“駒定然以為瑤乃是為‘譚’地而撤軍。駒如此想,夫差想必亦然。”

魏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