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以往一樣,智申在這種大事上哪怕有自己的想法,執行的還是智瑤給出的方案。

這是智申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其實就跟沒有想法差不多。不矛盾,他有一點想法,只是不構成方案,無法對智氏的發展起到益處,想法也就只是想法。

智瑤不一樣的。他有想法也能拿出方案,太過長久的未來誰都說不出一個好壞,近期的利益卻是能夠看見。

在這種現實之下,智氏未來幾年的戰略被確認下來。

智氏會趁著齊國的虛弱一再進行東擴早就是既定戰略,今次趁著吳國打擊齊國落井下石算是短期目標。

“如我佔齊國半壁,如何自處?”智申問道。

這將會是一個大事件,乃至於與齊國展開關乎生死存亡的國戰。

齊國的“譚”地其實沒有多麼用心開發,城邑的數量屈指可數。

比較關鍵是的是“譚”地一旦被智氏所侵奪,包括濟水上游沿岸以及靠近泰山的齊國西南部都將變成飛地,到時候即便是智氏不去拿,衛國和魯國還能幹看著?

智申這是從智瑤想要從齊國謀奪“譚”地,判斷出會對齊國西南部下手,只是暫時不清楚智瑤會不會拉衛國和魯國下水。

智瑤說道:“或使衛國、魯國出兵。”

獨樂了不如眾樂樂,是吧?

智氏還能代表晉國鞏固跟衛國的從屬關係,也是消耗衛國僅存不多的實力。

衛國得到智氏的邀請絕對會出兵,搶到地盤卻不可能短時間內消化,別是還沒有來得及消化,自個兒成了智氏的腹中食。

智瑤總有一天會兼併掉衛國,以衛國當今的實力來看,再看智氏的實力和體量,真的動起手來所耗費的時間不會太久,衛氏失去國祚馬上就會輪到魯國。

所以了,情況會是魯國不管跟智氏的關係怎麼樣,哪天智氏的封地擴充套件到跟魯國接壤,魯國要麼是臣服於智氏,不然就是進入到提防或敵對狀態。

到時候智瑤自然不會看著魯國消化從齊國那裡謀奪的城邑和人口,看實際情況是立刻對魯國動手,還是使用其它手段訛詐。

智申聽完智瑤的講述,心裡震驚到完全講不出話來。

太狠了啊!

先盯上了齊國的半壁江山,又尋求兼併衛國,還盯上了魯國,實在是太殘暴了。

智瑤很清楚智申此時此刻的想法,說道:“國內傾軋必使眾家合力攻我,我家欲強唯有如此。”

其實,性格溫和如智申還是清楚晉國不可能太平,他們這一代人因為剛剛歷經大亂,或許是能將小打小鬧維持個一二十年,未來必將還有大亂。這個也是屬於晉國一個甩不掉的魔咒了。

智申久久無言。

智瑤看著失神的智申,說道:“便是大人與瑤不欲如何,他家豈會幹休?”

智申怔怔地說道:“誠如瑤所言,今次便有趙氏謀算於我。”

智瑤乾脆下猛藥,說道:“如今我家獨強,眾家尚未恢復如初。有待一日,魏氏、韓氏使兼併之民歸心,趙氏經營‘晉陽’有成,狐氏腳跟立穩,鍾氏戰力如初,勢必結盟攻我。”

這也正是智申所擔憂的。

智瑤又說道:“若我頻奪眾家之土,不獨天下人視我殘暴,於內亦將喪失民心。”

這個“民”並不是黎庶,是國人,也是擁有姓氏的百姓。

春秋時代,哪怕是到了戰國,知道有姓有氏是什麼階級嗎?以當時的社會環境,不是擁有封邑,就是掌握輿論權啊!

似乎原歷史上的“智瑤”就是一再從其他的卿位家族奪取城邑的吧?搞得不止晉國內部人心惶惶,卿位家族和倖存的中小家族痛恨“智瑤”入骨,其餘早就深恨“智瑤”的列國也恨不得“智瑤”死於非命。

全部的人都盼著“智瑤”不得好死,那肯定是想得到一個好死的下場都不可能,死後還要腦袋被做成酒杯,真真是老慘了!

智瑤見智申還是失魂落魄的模樣,先嘆息了一聲,隨後說道:“大人且想想趙盾之趙氏,郤錡之郤氏。”

這兩個都有過晉國卿位家族一時無兩的強大,又在一家獨強的情況下滅亡,同樣還是遭到群起而攻。

智申張了張嘴,很想說那是趙盾和三郤太過囂張跋扈,才落得那樣的下場。

另外一點,擔任晉國卿位又囂張跋扈的人多得是,一個個哪怕當代沒有滅亡,家族隨後也遭到了秋後算賬。

智申心裡想道:“我肯定沒幹什麼囂張跋扈的事情,瑤也不像是一個會囂張跋扈的人。可是……智氏真的太強大,並且還會一直強大下去,其餘家族會怕,一怕肯定要聯合,聯合了必定會爆發內戰。”

那是明擺著的事情,並且都不用等他們聯合,稍有跡象就是在逼智氏先下手為強。

最終,智申無比疲憊地說道:“瑤啊,欲將圖強,根基不可忽視。我家無用之地多也,不可荒廢。”

智瑤當然懂這個道理,可是以智氏的人口,計劃得當的話,發展和軍事擴張一起來,齊頭並進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