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智瑤要成家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其中包括將敵人變成自己人。
吸收同有卿位的家族自然是有利有弊,利在於能短時間內儲存力量,弊端則是會出現強權家族。
智瑤現在還很年輕,不過二十三歲罷了。
只要不是中年暴斃,再活個三四十年沒有問題的吧?極可能還會活得更久,比如到了七八十歲再壽終正寢。
不用活到八十歲,哪怕有六十多歲的壽命,智瑤已經有充足的信心在國家建立起來之後,使用諸多手段保證繼任之君不受權臣困擾。
那是明擺著的事情,智瑤腦子裡有很多制度,不能全套照搬就拿出其中的一些來用。
當然了,光是制度無法杜絕權臣的出現,不要忘記智瑤培養了多少人,又給予了多少人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裡面肯定會有感恩的人存在,他們將變成保障智氏權力的守護者。
所有的事項中,智瑤明白對繼承人的培養最為關鍵,必定會對子嗣旳教導下很大的功夫。
智氏與趙氏對智瑤和芬嬴的婚事提上日程。
不是兩個家族約定在哪天就足夠,過程中需要有“巫”承擔自己的角色。
什麼對生辰八字在當今是沒有的事,其實就是“巫”搞自己的那一套,禮敬四方神明,饗食八面諸靈,再給卜上一卦。
因為“巫”對卦象有解釋權的關係,說什麼還不是靠那一張嘴?總歸不會說出什麼難聽話就對了。
要是在更早之前,事情並不會這麼隨便,擁有卦象解釋權的“巫”有屬於自己的傳承,什麼卦象代表何等意義不會隨便亂講。
事實上時代變了不止是變得禮要崩不崩樂要壞不壞,僅僅“巫”失去話語權就是一種體現。
他們沒有失去話語權之前,能夠一言而決君王的更替,左右一個國家的興衰。
智瑤和芬嬴的婚事在什麼時候舉行確認下來。
隨後,智氏和趙氏開始進行自己該做的事項,包括派人邀請賓客,名單裡面除了各種達官貴人之外,便是有賢名的人士。
如果硬要說名單有什麼內涵,僅僅一個就是“往來無白丁”了。
這沒什麼毛病,時代的特性而已。誰讓這是一個“民”和“百姓”不等於黎庶的時代呢?
當然了,到以後的時代,各自依舊有各自的圈子,一樣不是誰都能出現在某些場合。
智氏現在不光是晉國的卿位家族,智申還坐在“元戎”座位之上,並且智氏非常強大。得到邀請的人,他們除非真的無法脫身,要不然絕對會親身到場。
名單中沒有諸侯的名字。關於這點沒什麼好驚訝的地方,臣是臣,君是君,階級有別之下,智氏腦子發昏才邀請諸侯;倒是諸侯沒有受到邀請也會派遣使者到場賀喜,親自出現則一定不會發生。他們這麼做是尊重智氏的實力。
一般情況下,婚禮會在春播後的一個月舉行。會是這樣的原因在於不會影響各個家族的家主去主持春播,他們恰好在家族封地忙完,能夠帶上賀禮出遠門,參加完婚禮回去又恰好是做事的季節。
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春秋時期的戰爭大多是發生在春播結束之後,選擇當時舉行婚禮可能消弭掉某些戰爭,舉行婚禮在寓意上還是挺有意義的。
拿智氏和趙氏的這一次婚禮來說,本來會爆發交戰的齊國和魯國緩了下來,宋國也暫停了對鄭國的侵略準備。
不得不說的是,吳國明知道晉國的智氏和趙氏邀請列國達官貴人前往參加婚禮,其中就有吳國的重臣,可是並沒有管那麼多,他們該幹什麼還是會做什麼,比如發兵“艾陵”的同時又對齊國沿海進行登陸。
舊一年的冰天雪地在新一年的春暖花開時節中冰雪融化,一些受到邀請的客人早早來到晉國。
他們可以是借這個機會先抵達“新田”跟晉國的達官貴人展開社交,也能是直接奔往“智”地接受智氏的款待。大多數人會選擇先到“新田”這座晉國的都城,抓住機會對晉國的一些大臣展開公關。
一時間“新田”變得熱鬧非凡,多少事情在觥籌交錯中達成,再各自展顏歡笑。
“一國之都僅是如此破敗?”田乞這一次親自過來了。
別說,作為晉國都城的“新田”已經建立並被使用很久,早年間會經常修葺,後來國君式微再加上公族衰弱,修葺的次數越來越少,一定會讓“新田”看上去變得老久的同時缺乏維護,看上去確實是沒有強國都城該有的氣象。
隨行的幾個齊國大夫一邊點頭,另一邊在心裡想:“咱們的都城‘臨淄’上一次遭到晉軍入城,好些被破壞的地方連管都沒管,不是一樣看上去很破壞。”
有幾個人清楚田乞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概,暗示一國之君和公族衰敗罷了。
事實上,只要國君和公族都能強勢,一國之都看上去未必會有多麼壯麗,年久失修的破敗卻是不會看見的。
田乞看到了前方的隊伍,猶豫著要不要避一避。
迎面而來的隊伍有著斷髮文身和錯臂左衽的特色,想不被認出來都難。
以中原列國的認知,斷髮、文身和左衽就是蠻夷的特徵,偏偏現在壓根沒人對吳國或越國的風俗發表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