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要相信科學!(第2/2頁)
章節報錯
比較可惜的是智氏控制的大多數區域屬於無人地帶,城邑比較密集的是在晉國中部,再來就是從趙氏手裡接手掠奪自衛國的地盤。
韓氏經過這一次跟智氏置換封地,他們的封地其實也沒有多麼集中,跟魏氏顯得有些犬牙交錯,大體上則是都在晉國西部。
魏氏的封地看上去很平均,平均到除了一些小型飛地之外,有著三塊面積差不多的封地被韓氏切割開。
至於狐氏?他們的封地集中在晉國西北部,今次還獲得了“蒲”地。
鍾氏?他們是公族六個家族的合併,封地持有量最少,大多是在“新田”周邊,另外就是從趙氏割肉的一些零散封地了。
趙氏這一波變得極慘,失去了絕大多數的封地,保留最大的兩塊分別是“趙”地與“晉陽”,其它零零散散的封地也就一丟丟,基本上還是窮鄉僻壤。
其他家族智瑤才懶得管,頂多就是為了掌握實力對比而進行關注。
智申跟智瑤聊了很久,將需要知道的事項掌握,帶上一大群族人以及家臣,包括完成納賦額度的兩個“師”,踏上了回國的道路。
時間已經來到了一年中的秋季,再過上大約一個月就將迎來新一年的雨季。
智瑤其實不想再待在中山國地界歷經連綿雨季,奈何有些事情總是需要人去處理。
智氏並沒有新的部隊開到中山國地界,並不是智氏要停止清剿,完全是智瑤搞了一批“智協軍”出來。
這一批“智協軍”的數量不是那麼多,攏共也就六千多人,給予他們二等待遇,生活質量怎麼樣跟任務的完成度有關,活幹得越漂亮享有的待遇越高,乃至於華麗轉身成為一名可以獲得納賦資格的晉人。
從一開始千人晉軍攜帶兩千“智協軍”,演變到現在百人晉軍就能帶上兩千“智協軍”一起執行任務。
各種高壓行為全是“智協軍”去幹,仇恨落到智氏身上也就一丟丟。
另一點是出現死傷的話,有的是北狄人願意頂上空缺的名額。
這算是智瑤的一次新嘗試,以後會用在其它勢力身上,就是智氏的人不會感到多麼開心就是。
畢竟,死活的人頭都是軍功,他們不害怕風險,怕的是沒有立功的機會啊!
新一年雨季到來之後,各項大型軍事行動停止下來。
這是智瑤在中山國地界待的第二個年頭,明年肯定是不會繼續待下去,需要先去“邯鄲”那邊視察工程進度,再來就是過去齊國那邊一趟。
連續一年頻繁的清剿當然是取得很大成果,只是進展方面一再出現變化,初期的武力清剿,中期的武力外加忽悠人出來再收攏,到最後面變成了接納各種北狄聚居點自行歸入智氏統治之下了。
“世子。”子路今天過來找智瑤,一臉喜色地說道:“彼之君屍首送來。”
智瑤腦門上先出現一個問號,反應過來也露出喜色。
確認姬友死亡的意義很大,尤其是北狄人自己送過來,代表的是他們清楚翻盤無望,接受歸於智氏的統治之下,並且主動尋求融入。
無疑,北狄的權貴心態在發生改變,有轉變對智氏就是好事。
必須要講明白一點,智瑤真不覺得奴隸多了是好事,把整個國家的人都變成奴隸的隱患更大!
智瑤得知的是,中山國的權貴自己都不知道國家的人口數量。
因為連中山國的權貴自己都不知道數量,智氏這邊就更沒得猜,只能看後續的事實,得出一個大體上靠譜的數字。
以智瑤目前掌握的資料,智氏在中山國這邊獲得的人口已經接近十五萬。
那可是十五萬,並且還是同一個族群,就問問猛然間增加這麼多的奴隸,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因此,智瑤頂住了智氏內部的壓力,先搞“智協軍”分擔仇恨,後面在中山國原有權貴想融合進來也進行接納,後續會將他們分散遷徙往智氏的其它封地。
“這一次滅一國的人口和物資收穫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累積了相關的經驗啊!”智瑤對於收穫從來不會只盯著看得見的收益,認定過程中獲得的經驗也是無比重要。
有了處理中山國的經驗,以後滅掉齊國、衛國、魯國、北燕等等,處理起來就能更科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