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到底誰才是腦子有坑(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也許可以借勢,幫老師在魯國重新復起?”宰予心想。
別看宰予一直挨孔子的罵,有機會幫孔子謀福利的話,還是不會忘記的。
智瑤並不知道宰予在想什麼,知道了也不會當一回事。
三桓早早就得到智氏的囑託,好好讓孔子當圖書館的管理員,反正就是別讓孔子再隨意溜達了。
魯國的國君已經更新換代,當代的魯君宋早被三桓一再收拾到只光醉生夢死,不排除魯君宋是假裝,問題是魯君宋手裡沒資源又沒人,三桓全面得勢下的魯國又能給孔子多少用來蹦躂的空間呢?
智瑤後面喚來程武,說道:“你率三‘旅’往齊,聽命於穰苴。不可全聽。”
程武一下子就聽懂了。
他們是支援部隊,也是防止司馬穰苴讓智氏在齊國越陷越深的一道保險。
這一次使命對程武算是一道考驗,要有清醒的頭腦,能夠對齊國的現狀有足夠正確的判斷。
為什麼只是三個“旅”,不是一個整編“師”呢?
智氏在中山國地界已經使用了一個“軍”的兵力,其它方向也在用兵,純粹就是智氏家大業大能消耗得起,換作其他家族可能就吃不消了。
掌控智氏全面動向的智瑤很清楚一點,哪怕是智氏再家大業大,資源的消耗也要悠著點,必須保證每一次都有進項,要不然一次虧本可能就讓智氏陷入惡性迴圈。
近些年用兵的頻率太高,所幸也就是每次都有收穫,要不然其他家族早就受不了,智氏沒有可能持續有大動作。
滅掉中山國之後,包括智氏在內的所有晉國家族,有一家算一家都該消停一些,進入新一輪的資源積累時期。
在那種現狀下,智氏還能繼續啟動大型工程,像是魏氏、韓氏、狐氏等等家族難有什麼動作。
智氏與其他家族的區別在於,他們吞併的是同出荀氏的中行氏,沒有遭到抵抗是一點,再來就是封地以和平方式接收,不存在行動中的另一層消耗。
事實上也是那樣,魏氏一樣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他們要不是得到智氏的搭橋牽線,能夠和平接收範氏的一部分城邑,完全以武力方式攻佔的話,打完還不知道要緩上多久才能將氣順過來。
總體來說,智氏不用耗費多長的時間就能消化掉內戰中的擴張成果,其他家族卻是起碼要耗費上三五年的時間。
這一次各個家族不反對智氏佔領中山國的地盤,其實是他們想用中山國拖智氏的後腿,免得大家都需要一個消化勝利果實的時間,智氏卻能繼續輕盈地踏步前進。
什麼?諸如他們傻到沒想過智氏消化完中山國地界會變得更強之類?並不是的。
平心而論的是中山國地界一到雨季就各種糟糕,著實是算不上多好,沒有合適的開發方案,極可能是陷進去也跟著沉下去。
哪怕是有好的發展方案,不可能沒有拖慢智氏的前進腳步,對吧?
至於說中山國地界被智氏開發起來之後什麼的?等那那一天到來再說囉。
智瑤最近就一再遭到提問,是提問而不是責難。
智氏的老一輩想知道中山國地界有什麼可利用價值,投入與後面的收穫能不能成為正比,耗費的時間值不值得,等等之類。
在這一件事情上,智瑤很難去跟他們講戰略需要,說了能聽懂的人也少。
他先從安全形度出發,再提到牧畜業的發展,隨後繞回了智氏的傳統手藝紡織上面。
不是什麼羊都會長很好的羊毛,羊毛能夠處理之後成為線的原理早被發現,只是怎麼除掉羊的騷腥味是個麻煩。
很碰巧的是智瑤懂啊!
華北平原現在是各種植物叢生,用於牧畜業簡直再合適不過,乃至於可以對當地環境做出根本上的改變。
所以,智氏接下來會在當地大肆開戰牧畜業,不光是養羊,連帶馬和牛的事業也應該開展起來。
以前的智氏或許會缺相關的放牧人手,他們這一次抓了那麼多俘虜可不會白抓,並且還分潤了一批趙氏的人手,各種崗位的欠缺被解決,還顯得綽綽有餘。
“我記得東漢的河間騎兵好像挺牛逼的?”智瑤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記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