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前的時代而言,智氏要是能將河北開發起來,起碼在農業上是極有增益的一件事情,要命的是難度真心大。

不過能掌控就是一件好事,起碼中山國的平原以及智氏本身掌握的那一塊平原,它們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不止具有多項開發價值,周邊的自然資源也是極其豐富,平原地形對於搞大型人口巨城更是一種先決條件。

道理上沒有太複雜的地方,地形開闊代表交通線容易開闢,並且糧食出產量能最大程擺脫外地的輸送。

“選擇都城,然後搞到什麼都仰仗外部輸送,完全是在作死啊!”智瑤記得這種地方倒逼中央的事情好像在歷史上還挺多的?

當然,智瑤不是要拿連影子都看不見的河間當未來都城,僅是以經濟角度出發。

都城什麼的?智瑤還在物色,可能是搶現成的,更大的可能性是自己築造新城。

智氏已經在地盤分配上將原中山國的範圍拿到手,作為代價是參與後續軍事行動的部隊增加到一個“軍”,減免了另外一些家族的用兵量。

中山國怎麼處置跟對趙氏的割肉無關,搞來搞去還是讓魏氏獲得了“溫”對,“原”地則是天降到智氏手上。

辦成事的魏侈很亢奮,一次跟智申的聊天中還表功了呢。

殊不知智瑤已經將“原”怎麼處理已經計劃好,會先利用上幾年,彌補智氏糧食上的短缺,最後拿出去跟願意付出代價的卿位家族再次置換。

事情成了,對不對?

代表的是各個家族對於封地置換基本形成意見統一,願意在未來進行封地置換,正式商談將在各家的家主回到“新田”之後。

近期智申跟韓不信聊最多,意圖拿智氏在西邊的封地換取韓氏在中部的封地。

這件事情對智氏和韓氏都有利,智氏拿到韓氏中部得到封地能夠跟東部那些連成一片,韓氏拿到智氏在西部的封地則是能直接跟他們的祖地形成相連。

因為對兩個家族都有好處,初步的意向已經達成,差的就是最終確認下來。

在所有事態進展中,心裡最著急又無力干涉的當屬晉君午。

作為一國之君,智商不是負數的話,哪可能允許臣下私自置換封地,尤其是公族在趙氏遭到割肉時不止沒有獲得多少好處,連帶原本屬於公族名下的封地也遭到了分割。

聽說,只是聽說,晉君午一再無能狂怒,隨後乾脆就病倒了。

鍾全跟狐尤一致提議,由他們先行護送生病狀態下的國君返回“新田”。

最後,狐尤能回去,鍾全卻是被留下。

大家又不傻,晉國公族也就剩下鍾氏這個牌面,大家不會刻意針對,想要在大家都率軍出征的情況下率軍返回,想桃子吃呢!

當然了,其餘卿位家族並不是怕鍾全帶兵回去搞事,避免可能出現的麻煩而已。

狐尤能率軍回去有另外的理由,白翟那邊出現了異動,晉國需要提防百多年前的情況重演,也就是白翟跟秦國攪和到一塊去,再次對晉國進行不宣而戰。

冬季過去,新一年的春暖花開季節到來,留在中山國地界的各家族武裝力量,他們根據得到的軍令離開營地,前往各處執行自己的任務。

因為季節變更的關係,智瑤也收到了司馬穰苴傳遞過來的情報,只不過這些訊息好多屬於過時了的。

無法及時做出反應的所有情報都能被視作過時,頂多就是了解一下都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已。

“魯軍收復‘艾陵’,公子陽生擊敗公子壽、公子駒、公子黔,大半齊土已歸公子陽生。”智瑤覺得這個公子陽生有點東西,更訝異的是田乞竟然快要洗白了。

沒錯,公子陽生是在田乞的協助下取得那些成功,並且田氏為了幫助公子陽生拿出了大半家財。

因為公子陽生的實力激增,再加上田乞出力太大,只差公子陽生變成齊君就能給田氏洗白啦!

比較搞笑的是田乞跟自己的親密戰友鮑牧鬧翻,給形勢大好的公子陽生勢力硬生生按下繼續征戰的暫停鍵,未能趁著士氣旺盛將現任齊君荼給一波流了。

“魯國收復失地已經全面滿足,他們支援的公子陽生有可能搶到君位寶座?”智瑤對魯國君臣的很多做法著實看不懂。

齊國和魯國是世仇,魯國君臣先前支援公子陽生還能理解,加劇齊國的內亂罷了。

現在公子陽生的實力最強,魯國還保持著很大的支援力度,像是要幫助公子陽生奪得君位,好使齊國的內亂結束。

不提魯國很講究君君臣臣那一套,支援公子陽生叛亂已經顯得非常過份。齊國一直戰亂對魯國不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嗎?

“魯國是在奢望陽生上臺後,能夠對魯國割肉,還是認為能保持長久的友好?”智瑤覺得魯國君臣的腦子很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