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氏為什麼不抱魏氏這根大腿?那是張仁很明白一個道理,抱大腿就抱最粗的那一根。未必會得到更多好處,耐不住安全有保障啊。

張仁的祖先張老就是在趙武那一代抱上了趙氏的大腿,後來還抱過範氏、中行氏的大腿,等趙鞅崛起重新抱趙氏的大腿,每一次都還能找到理由不使前一個庇護者心生間隙,著實是將抱大腿玩得十足美妙,乃至於抱大腿抱出了心得。

“又遇敵軍,今次七千餘眾?”魏侈心裡算了算,他們前前後後遭遇的敵軍合起來大概有個五千左右,算上這一次的七千多,就是一萬兩千多了。

而他們這一路軍距離預定抵達的地點只剩下八里左右。

魏侈心想:“不是說智氏正在與敵軍主力僵持,韓不信那一路剛剛抵達嗎?”

情況有點不對勁,看似敵軍不想再打,謀求從北面突圍。

這種不對勁對魏侈來說卻是大好事,喊來魏駒,說道:“你親往中軍將處,告知我部所處何地。”

魏駒趕緊應命,要離開時又被喊住。

“秋季下旬將至,你再尋瑤,私下詢問應當如何行事。”魏侈說道。

他們這一次北征,攏共耗時已經差不多有七個月,除非能夠在半個月之內逼迫敵軍投降,要不然連綿雨季到來之前,戰事肯定是無法分出勝負的。

現在晉國是智氏獨一檔,魏侈知道魏駒跟智瑤的交情蠻好,想的是未來等魏駒這一代人接手權力,魏駒能憑藉跟智瑤的感情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便利。

那是取決於智氏明明在實力上獨一檔了,作為智氏家主的智申依然謙和,下一代繼承人智瑤也沒有表現得多麼囂張跋扈,魏侈認為保持跟智氏的盟友關係不但能夠更安全,獲利方面也絕對更有保障。

魏侈那麼想倒也沒有錯。

畢竟,以前有的例子中,不算改朝換代的那些,大不了是某個公室的小宗代大宗,外姓奪取國祚真的沒有發生過。

等待魏侈帶著大軍抵達位置,他們在路途碰上的敵軍數量已經超過兩萬,消滅了其中的一些,更多的敵軍重新龜縮了回去。

他們抵達位置,可算是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只不過態勢從一抵達就擔當主力發起進攻,變成了堵住異族聯軍北撤的通道。

去了智氏那邊又回來的魏駒第一時間找到魏侈,彙報道:“近期雨量愈多,中軍將已命麾下停止攻勢。”

可不是嘛!

魏侈這一路沿途一再遭遇數量不等的敵軍,耗費五天才走完二十里的更多原因是受到了天氣的影響。

魏駒等魏侈消化完第一個訊息,才繼續往下說道:“我軍已從北、西、南圍住敵軍,東面遍佈山地與山澗,出山乃是平原。依瑤之意,圍堵三面即可,敵軍若向東突圍,自尋死路也。”

這片地方的東面是哪?其實就是智氏從長狄攻奪的土地。

智氏長期有部隊在追殺長狄,並且因為去年智瑤出兵齊國的關係,智氏先集結了一個“師”駐防在“棘蒲”,後來為了保證智氏在齊國“崔”地的一個“師”,智瑤在耀兵結束後,抽了兩個“師”的兵力東向。

目前,“棘蒲”的那個“師”已經跟後續轉進到“昔陽”的兩個“師”會合,再移動到“鮮虞”的東面平原地帶。

所以,一旦異族聯軍向東突圍,他們絕對會一頭撞上智氏的三個“師”。

魏侈消化完訊息,露出了一臉的沉重。

不太明白什麼狀況的魏駒見自己的老父親表情不對勁,問道:“如今形勢大好,大人因何如此?”

是啊,形勢一片大好,不是應該感到開心嗎?

然而,魏侈越想心理壓力越大,最終很是語重深長地對魏駒說道:“若伯魯歸來接任趙氏之主,瑤善待之,駒與瑤當交心才是。”

瑪德。

一樣都是年輕人,對吧?

智瑤已經能指揮三個軍團,還指揮得輕鬆愜意,純粹就是執行命令的各路統帥不給力,比如魏侈自己。

一臉傻樂呵的魏駒說道:“大人勿憂,駒與瑤、伯魯、庚曾有盟誓,必使我(晉國)得復霸業。”

什麼時候的事?

盟誓需要很正式的儀式,並且要有足夠份量的人見證。

魏駒說的是他們平常聊天,吹牛逼的時候一個個信誓旦旦。

魏侈聽來卻是羨慕到不行。

他們這一代人有太多的明爭暗鬥,太羨慕二代能玩得那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