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冷兵器戰爭最常見的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後當然是進軍啊!
只是吧?智瑤又要開始忙碌起來,並且不知道要死掉多少腦細胞來制定戰術。
只有真正去指揮一支大軍之後,才會知道將有多麼的勞心勞神,並且心理上的壓力超乎想象。
一個錯誤的指令,可能讓數百上千乃至於更多的袍澤斷送性命,怎麼可能會沒有壓力?
智瑤一開始是拿戰爭當即時戰略遊戲在玩,隨著越是瞭解戰爭的殘酷,心態慢慢發生改變。
“叔父率軍經由此處可獲水源補給,勿忘不飲生水。”智瑤看了一眼在認真聽的智徐吾,繼續往下說道:“此處距離敵軍尚有五十里之遙,炊煙使之不可見。”
智徐吾已經知道喝經過煮沸的水重要性,只是依舊不懂什麼細菌之類的玩意。
有了這一次深入中山國的經歷,智氏的大部分人早就暗自發誓,從此以後只喝經過煮沸的水,絕對不會看見水就喝了。
那是這一次出境作戰數千過萬條人命帶來的警示,愛惜自己旳小命就該懂得好歹。
智氏每次都將準備水源弄得聲勢浩大,各家族之間的人也會交流,其餘家族搞不懂智氏為什麼會有那麼一條嚴格的條例,智商正常就會覺得有好處應該照辦。
這麼搞下去,也許晉國會成為第一個大多數人不喝生水的國家?多喝水,喝經過煮沸的水,成為晉人的習慣之後,說不定其他列國也會效仿。
不管怎麼說,只要這一生活習慣能夠傳播出去,並且讓人們堅持這種習慣,智瑤從某方面來講也算是活人無數了吧?
智瑤給這個時代帶來的新鮮玩意挺多,紙張這種大殺器受於自我控制的關係影響暫時沒有真正顯現;搞了醫護兵,能夠在戰場上就地為傷兵處理傷口,一下子讓諸夏有了“外科”這一類別;工具上的創新與改良,影響到的不會只是一個家族或一代人。
很多東西智瑤並沒有進行推廣。這個也是時代的一種特性,誰讓他生長在的是先有家再有國的時代呢?
有些事項則是已經顯示出效果,比如智瑤訓練新軍,其他家族已經決定進行效仿,只是什麼事情都需要個事先準備時間,沒有出現北征中山國的戰事,他們估計已經在做了。
智瑤在聽智徐吾複述自己的囑託,又問智徐吾還有沒有其它疑問,沒有的話就讓智徐吾下去準備,不要浪費時間聽取事不關己的事情。
軍帳內自然還有其他人,像是程宵、程朔、程武、子路、冉有都會各領或多或少的部隊成為進攻路線上的一路軍。
智瑤負責的是不厭其煩囑託他們該注意的事項,解答他們的疑問。
話說回來,程宵怎麼也來了?
不要覺得稀奇,程宵好歹是智申的兒子,並且還是程氏之主,享有坐擁封地的待遇,生活上也能獲得各種享受,該出力的時候必然要上場。
當前時代的貴族就是這麼一回事,獲得高位,也要付出高位來帶的代價,真不是隻有享受沒有付出。
智瑤成為宗子之後,他對於程宵早沒有了半點的忌憚,一些該緊密把控的事情會做,過多的限制則是沒有必要。
事實上,智瑤的成就太多,地位早就不可撼動,某種程度上優待程宵不是什麼補償,認真論起來就只是以當代的規則在辦事。
“宵之一路在朔之後?”程宵以下位者的心態在進行確認。
根據智瑤的安排,智氏和趙氏的部隊多路從西面推進,魏氏以及其他家族則是從北面推進。
西面仍舊是多山地形,為了能夠在差不多的時間抵達,部隊必須進行拆分了。
北面則是山地相對少,哪怕森林有點多,總是比山區更適合大兵團推進。
魏侈成功地為自己爭取到了充當主力的定位,不然應該是智氏和趙氏從北面推進。
而這一次晉軍北上,沒有像往常那樣區分出中軍、上軍或下軍,換成了以家族為單位。卿位家族之中誰出兵最多,理所當然就是某個方向的主力,他們的家主也就成了那一路軍的統帥。
魏侈正確充當主力的原因很現實,他們的損失有點多,再不奮起一把爭取表現,戰後只會是以功勞評定軍功再分配戰利品,才不是誰的損失多就會在戰利品分配上獲得更多的份額。
另外一點,魏氏太饞“原”和“溫”了!
以目前的功勞累積來看,魏氏還不足以獲得“原”或“溫”其中的一塊,再不冒險拼命,極可能是損失大了,後面卻是哪一塊都沒能拿到手。
智瑤在管控各個家族可能獲得的戰功,不能將事情做得太過明顯,有了魏侈的極力爭取,魏氏也表達了極大的決心,再拒絕的話,操控痕跡就比較明顯了。
帳外內突然出現了一陣怪聲。
不是誰沒開眼亂搞,聽著是雨滴的拍打聲。
秋季呀,時不時下一場雨很正常,只要不是一下就是十天半個月乃至更久就好。
智瑤沒記錯的話,早晨還是一片晴朗,臨近中午卻是下起了雨。
他來到帳外抬頭一看,天空並未看見陰雲密佈的情況,只是一朵朵看上去灰色的雲層以極快的速度在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