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人設要立足(第1/2頁)
章節報錯
打從事實上來說,趙毋恤壓根就沒得選。
給反抗一個試試?趙毋恤不一定會死,他帶來的武士會有一個被剁成肉醬的下場,連帶兩個“旅”多一點的部隊也不知道最後能剩下多少。
現在是什麼情況?擺明了就是正面戰場有人需要為兵敗負責。
智申與魏侈已經在意見上達成一致,識相點就閉嘴等待後續處理,不識相會連掙扎的機會都失去。
現場有一個人呆了良久才反應過來。
韓庚看到趙毋恤被收押給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站起來,說道:“庚願前往勸說趙氏止戈。”
什麼意思?
還能是什麼啊!
韓庚這是要及時幫趙氏止損,由他控制趙毋恤帶來的部隊,好過不知道誰去管控,給逼得反抗,或是強硬吞併等等。
然而,智申和魏侈都沒有理會韓庚,自顧自聊了幾句,再統一意見讓智瑤前往接管趙氏的部隊。
這是要讓智氏吞併趙毋恤帶來的趙氏部隊嗎?並不是的。
兩個“旅”多一點的兵力而已,並且兵源素質也就那樣,算上輔兵大概是五千人左右。智氏再缺軍隊也不會飢不擇食到這種程度。
智瑤聽了命令就清楚是怎麼回事,用眼神招呼魏駒和韓庚一塊出軍帳,想了想又看向姑布子卿,後者能不能看出智瑤為什麼召喚,看緣分了。
有些人吧,他們聰明是真的聰明。
姑布子卿跟著出來,走兩步立刻加快速度,走到智瑤的身側,行禮道:“代伯魯謝過宗子。”
所以,聰明是真聰明,講對了吧?
智瑤知道姑布子卿是聰明人,沒有反對姑布子卿的說法,問道:“伯魯何時歸國?”
姑布子卿盡力隱藏負面情緒,說道:“遲則冬季,快則月餘?”
當初就是姑布子卿將趙毋恤推薦給趙鞅,後面更是幫了趙毋恤很多忙,才有了趙鞅選擇趙毋恤當趙氏旳家主之位繼承人。
為了達到這個圖謀,天曉得姑布子卿做了多少算計,又付出了多大的風險和努力,隨著趙鞅兵敗身亡,一切的投資都付之流水了。
那麼,姑布子卿現在怎麼辦?他為了自己的小家庭和趙氏這個大家庭都必須及時止損。
所幸的是,姑布子卿提到趙伯魯,果然讓智瑤有了正面的回應,多少算是老天不亡趙氏了。
真相是什麼?智瑤對趙伯魯的感官挺不錯,更多是覺得趙伯魯做主的趙氏能受控制,由激烈方式滅掉趙氏,改換成為能不能和平吸收罷了。
畢竟,智瑤前期的小目標是代晉或瓜分晉國,能夠吸收掉其他家族肯定最好。真的一切用武力去達成的話,圖謀成功了自身的損失不會小,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再向外兼併諸侯。
他們來到趙氏的營區,先由姑布子卿出面講清楚情況,少不得將最壞的一面說出來;接下來就是輪到智瑤出場。
“毋恤收押之事,實乃事出有因。如無罪行,必可歸也。伯魯歸晉在即,日後爾等仍為趙人,或效力毋恤,或效力伯魯。”智瑤說道。
趙氏的一眾軍官先是一陣面面相覷,有了姑布子卿現身說法,再有智瑤公佈處置方案,雙重保證下多少讓他們心安了許多,不至於採取激烈的方式進行抵抗。
智瑤先讓他們低聲討論了一小會,才繼續說道:“爾等仍在納賦,且先行聽命予我。”
不收繳武器?有武器在手起碼不會像待宰羔羊,少了最後一個顧忌,他們沒有人想去做傻事。
姑布子卿的臉色卻是有點不對勁,心想:“事情發展跟我預料的劇本不同啊?”
按照姑布子卿的想法,趙氏的軍隊不該是他來管控和指揮嗎?
智瑤將趙氏一眾高階軍官喚到面前,再吩咐一些基本事項,等他們認真應“諾”,才讓他們離開。
在此期間,姑布子卿很識相地一言不發。
同樣作為見證者的魏駒和韓庚一個字都沒有往嘴外冒。這個是他們對智瑤的安排沒什麼意見,可能還無比贊成。
說白了,都是大家族的繼承人,誰還沒有自己的訊息渠道,不知道姑布子卿在趙氏扮演什麼角色呢?
固然是趙伯魯過於平庸,趙鞅的一些嫡子過於紈絝,姑布子卿才有機會干涉趙氏的權力傳承。
姑布子卿干涉卻是真的干涉得徹底,並且干涉得十足過火,純粹是趙鞅覺得能夠控制,要不然其他家臣在另外的家族試一試?
魏駒和韓庚的想法很簡單,認定只有趙伯魯接手趙氏的家主才能抵消到智瑤的惡意。